孩子开学不到4小时被劝退 校方:太调皮不好管理

  • 是和九年义务教育没关系。但是和户籍管理有关系,在本地打工小孩却不能在本地就学,这他么算什么事。说来说去就是当权者利用手中特权把资源圈定不让外来者享受,哪怕一丝一毫。所以凉山孤儿永远不会有机会去北京四中、人大附中读书的机会,连逃离凉山的机会都被剥夺了。当然这种中学普通人也读不了,谈阶级固化,这才是阶级固化,这些人的家庭才是掌握重要资源的家庭。我老家乡的中学曾经出过几批很棒的学生,原本一个无名乡下中学,俨然成了名校。原因是以前知青下乡,上海来了一批水平较高的教师…后来知青回城,别的水平好点的教师被调到城里,学校慢慢败落。所以说,阶级固化,从小孩进入幼儿园就开始了;不对,是从没出生就开始了,让教育成本越来越高,不就打消了穷人的生育愿望了吗?弱者越弱,强者恒强。那些享受特权的人,只要他们手中还有权利,是不会给我们机会的。这也许是为什么大家越来越怀念毛主席的原因了。

回复4

  • 你是不懂政策,进城务工子女进学校只要有单位证明或村(居)委会证明就能就进入学,其待遇和同班同学一模一样,我们接过新生,只是身份不同,其他一切相同。比我孩子入学还简单。我的孩子入学还费了一点事。这政策只限于小学、初中。高中听说要回原籍。
  • 从另一个角度说,人家户口房子都在这里,当然有权利先安排上学,然后再安排外来务工人员等,问题就是,中国人太多了,有户口有房的就已经满了,外来务工人员孩子就没地方读书了,城市化扩张又太快,教育基础投入一时间跟不上,这个矛盾不是一时能解决的,阶级固化现像有,但你说的这些不属于这问题。     各个地区经济教育文化水平不同,全世界都是这样,由此行成的阶级差异,是自然现象。共产党对教育均衡做的事其实还算好了,西方国家的教育固化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
  • Merlin 随便看看。
    你说的这种情况不是阶级固化,最多是区域落差。只要是公办的学校,在义务制教育阶段都是要接受本地学生的,换句话说,低保家庭也能上名校。即便是高中,只要考分够都没问题,就算是全寄宿的名牌高中,平均下来每月也才几百元而已,城市里的低收入单亲家庭也能负担。

    说到底是老师不愿在乡下工作,并没有人限制说北师大的博士只能在大城市工作吧?强制分配?这恐怕是不可能的。即便有再高尚的理由,竟然通过了这个政策,也只会让更多人不选择师范专业——除非全部学生都强制分配,那就一切都回到过去了。人才不能流动,禁锢的不仅仅是个人利益,整个社会的活力和发展也会停滞和倒退。

    社会阶层不能完全固化,但也不能完全“自由浮动”,必须有一个平衡机制和上升通道。今天还是人上人,明天就是垃圾堆——这绝对是一个可怕的世界。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你拼命努力得到的一切,随时随地都要拿出来和所有人“分享”,那么弱者奋斗的动力何在?

    ——说到底,一是落后地区不断发展进步,教育水平自然也会不断提高(这个例子到处都有);二是自己到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奋斗,坚持下去拿到户口(现在也是逐步放松的),那么后代自然可以享受。这些办法确实都需要时间,但世界上哪里有不劳而获的的事情呢?
  • 老牛忙不忙 转圈冒蓝火的喷子
    看你的留言还是有点文化的,不像败落了。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