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已被删除

  • “在日本,企业管理人员是深入基层的,工人对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提出的意见如果被公司接受了,公司就会给你大奖,这样员工都有归宿感,外面的工资再高,他也不会轻易跳槽。在中国,工资高一点就跳槽了,人才外流,那也是因为你管理没做好,使得他们没有归属感、亲近感和对集体的使命感。

    确实中国人跳槽的频率远远超过日本人....
    不过我在日本的朋友,也是成天跳槽....现在29岁码农已经靠跳槽到一个月赚40w日元了.......
    换言之,确实有一部分企业管理文化的因素在,但不可否认,这里面也有不少民族性的因素在里面.....

回复4

  • 反正我没遇到过敢给上司提意见的日本人。日本人的阶级观念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别说普通工人了,工程师都不敢修改上面发下来的工艺流程。这种段子都不知道是从哪传出来的。
  • 日本的企业学了鞍钢宪法的
  • 这也是在国内常常听到的,羡慕日本公司基层的稳定性。但这和民族性没有太多关联,和国家的政策和社会普遍认知有密切关系。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比日本就业还稳定,国家包分配,保养老,老子退休了儿子甚至能够顶替。但工作效率没有,人浮于事。
    日本在战后,实行了年功序列,终身雇佣的制度。这一制度确实保证了日本企业的人才稳定性,对日本经济腾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企业的这种大锅饭越来越制约创新,制约人才的发展。当日本老一辈创业者逝去后,新的经营者都是这种论资排辈,终身有保证的人接班后,日本企业和欧美,中国,韩国等企业的竞争中的劣势逐渐显现出来。
    日本企业有个词叫”Yes man“。这是日本上班族最明显的特点,对上司只有Yes,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行动力慢,混日子,不愿承担责任等。
    现在日本社会已经开始反思,日本很多企业已经在改变这种”稳定性“。但形成的多年普遍认识,非短时可以改变的。
  • 不过文一先生讲的干部要深入基层,扁平化,这点我是十分支持的,说的很对。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