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金教授提议的压缩学制到10年,我忍不住了…

  • 星海小卒 道虽迩,不行不至
    特别赞成金教授提出的”5+5”十年制义务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建议国家财政大规模增加教育投入,增加教育投入也可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将现有的6+3+3的12年中小学学制时长改成5+5的10年制中小学义务教育。同时,允许一时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后进学生在缴纳教育培养费后留级复读,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较为完备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本质是育才,而不是选才。所以,中考五五分流的筛选机制可以终止了。保留高考筛选机制即可。

    3.2025年新生儿出生数量大概率会低于700万,甚至可能低于600万。所以,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小班化教学的条件已经成熟。可以将现在每班四五十人减少到三十人以下。小班化教学的好处太多了,毋庸赘述。这是大规模增加教育投入的去向之一。

    4.教育投入增加的另一个去向是重视中小学的劳动必修课教育。劳动必修课应该被放到主课的地位。每生每周要有不少于半天的劳动课教育时长。取消中考五五分流之后,遍布全国的职高学校需要停办,可以就地改造为面向所有中小学生的劳动技能课培训基地。所有师范大学应该增加劳动教育师范专业,去培训劳动教育合格的师资力量。中小学劳动课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还可以培养孩子们从劳动中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之后,对文化课的学习,也是正向促进作用。

    5.教育投入增加还有一个大的用途,那就是增加大学预科制度。现有的高中教育其实是跟大学教育严重脱节的。大学预科则是很好的衔接。所有的高中毕业生在通过高考后,按照分数高低和双向选择,被录取到不同的大学预科学校。大学预科学校的老师可以由高校专职教学的老师担任,也可以返聘科研任务不太繁重的退休老教授。所有学生在大学预科阶段,又会面临新的分流。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分别到研究型大学,应用技术型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去接受高等教育。

    6.增加教育投入的第四个大的用途是向所有大学生在校生发放普惠型助学金。在学生从预科学校按照学习成绩双向选择录取到大学去接受正式的高等教育之后。每个大学生都可以享受普惠型助学金待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每人每月500元。应用技术型大学每人每月600元,研究型大学每人每月800元,硕士研究生每人每月2000元,博士研究生每人每月5000元。如此可以帮助年轻人更好地专心学习,完成学业。这些助学金在发放到学生手中之后,百分之百会带动内需消费进一步增加,在市场中反复流转,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会带来大量税收收入。

回复3

  • 洒家鲁智深 铭记亚伦 布什内尔
    政府先引个几万亿,然后在收几百亿的税? 通货膨胀不管了? 靠发钱能拉动内需? 
  • 你说的我很同意。

    特别是大学预科用于初步的分流和择优。

    也就是说,中小学完全成为普及教育,用于全民基础知识的普及。而大学则是以培养精英为目的。
  • 目前义务教育的本质还真不是育才,而是选才,毕竟除了早期基础学科能用上,后面学的基本用不上,只是为了两个字公平,选拔人才时能相对公平,当然这里是说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公平。
    学校另外的一个作用,包括现在很多职校,中专,大学根本就不是为了育才,只是让孩子不要早早去社会上乱晃,成为不稳定因素,虽然之后也不能保证,但是随着阅历年龄的增加,至少概率是大大降低了。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