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顶尖科学家的安全问题

  • 首先,高速公路上确实容易出车祸,不仅是科学家,企业家、明星、演员在高速公路上出交通意外的不在少数,我生活里认识的人里经常上高速的有个别也出了交通事故去世了,但偏偏很多顶尖科学家是苦出身,老家在农村不在市区,逢年过节回老家探亲必须得坐车上高速,如果老家在县城或市区的有通高铁还是建议坐高铁回家。然后,市区出交通事故的比例感觉不是很高,即使出现也就追尾之类的小事情,但像去年七月一日冯教授那种后半夜在北京市内车毁人亡的情况实在是令人唏嘘,农林生态领域的科学家常年跟研究生们在一起,不须要很高等级的安保措施,但像冯教授这种牵扯到国防科技领域的顶尖专家,我想有关部门应该给予这样的科学家一定安保措施,至少不能让他半夜三更一个人坐着从滴滴上不知哪儿叫来网约车乱跑,冯教授的事情很可能就是单纯的事故,但即使是单纯的事故也不该发生,他这年龄、这领域、这水准的科学家太珍贵了,一定要好好保护~~😒

回复4

  • 钱塘潮 IT工程师
    禁止上高速,全部改高铁出行。
  • “高速公路上确实容易出车祸”这个判断就是错的。
    专业领域一般用“百万车公里事故数”为单位研究交通安全水平。同样1公里长的路上经过100万辆车发生的事故起数、伤亡人数。
  • “但是迄今为止,并未发现这些案子中有特别异常的人为因素报道。而且,从以上我们列举的因车祸遇难的中国重要科学家专业领域看,也非常发散,看不出任何规律性。”
           作者的叙述和表达向来是很严谨的,中规中矩,就如他说的:看不出任何规律性。——这种阐述如果是对一般民众来说,可以起到遏制阴谋论,防止虚假舆情扩散的作用。但如果这篇文章是提交给高层部门的初步统计报告,那这种说法就有假定无罪论的嫌疑,与侦查假说相悖。
    我个人的假设推理是倾向于暗杀,前几年段子上说美日等敌对国在华间谍数量超过十万人,间谍不敢赤裸裸地搞暗杀,所以给目标人物制造成交通意外身亡在中国境内是最安全、最低成本的手段,没有之一。当然,能人为制造这么多起车祸死亡,还能同时做到全身而退不留一丝痕迹的,我只能想到一个成语:里应外合。
  • 星海小卒 道虽迩,不行不至
    我在疫情前几年,一年到头在外头开车出差,每年行车里程都在五万以上,大部分都开的高速,一次小事故也没有过。关键领域的科学家交通事故概率确实偏高了,我认为很不正常。安全部门还是详查比较好,同时做好对其他科学家的安全防卫工作。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