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一谈作为一个小学生家长的体会

  • 归根结底,还是家长们造成的。
    2006年,中国第一个家委会成立于上海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然后,智能手机兴起,基于手机的家长群搞起来了。一大帮不专业的宝妈们冲进了教育领域,在与女教师的互动中,构建了今天的教育氛围。
    我自己家是不相信这些女同志们的。我俩孩子都是一二年级不做家庭作业,三年级开始保证周一到周六每天一个小时的家庭作业;晚托不参与;所有通过手机群发布的作业都当没看到。这里是严格执行南昌市教育局的《作业管理规定十不得》,老师也无话可说。
    然后,所谓老师会穿小鞋什么的,也是这些女同志们自己吓自己,我家里两个妹妹当老师,我知道大部分老师们其实心理怎么想的。我这种家长,她们反倒放心,因为对老师们没啥要求。
    至于成绩,数学一直都还好,语文英语中等吧。没啥关系,小学成绩有什么关系,女同志们才追求完美,然后把她们亲生的孩子给弄坏了。

回复4

  • 我也特别反感用手机布置作业,小孩记不住家庭作业罚两回就长记性了。现在呢,就眼巴巴的等着家长告诉他们什么作业,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 赞同,所以要提倡教育的事情,还是要遵古训。“养不教,父之过”。在家庭中,把3岁以后儿童的教育义务和权力交还给父亲,作为孩子的父亲,不管再如何妻管严,也要把住孩子的教育。教育,本就是让人更理性,然而大多数女同志,仍然是情绪超越理性的。
  • 赞,真的是家长搞出来的。现在有些家长有钱有闲,没事就琢磨孩子怎么样。
    现在某些家长,恨不得什么都替孩子办了,什么请人帮忙搞卫生,自己帮忙出板报,订文具,协调演出什么的,啥都干,一天天的盯着孩子,也不知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还有没有自主能力。
    我家小的今年初一了,刚搞了个学校文艺演出,每个班都有的,记得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就是文艺委员的事吧,组织几个会唱歌跳舞的搞一两个节目,其他能参加就参加,不能的就当观众了。
    但现在这些家长不一样,一开始就介入了筹划,觉得自己水平不够,花几千块请专业老师排练,费用嘛,当然是班费咯。
    别说是老师,这事啊,老师从头到尾没参与,聪明的很,反正搞得好人家也有光啊。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现在这些家长把这些学习经历给剥夺了,我觉得不是好事。
    有些人老是抱怨现在的年轻人躺平,不想奋斗,他们也要想想自己,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是不是帮的太多了?有没有一种可能,是长大之后,没人管了,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办,没方向了啊?
  • 因为数学还好,我调侃数学老师,你每天群里发的那些口算什么的,证明是无用功。
    老师也呵呵。她们不安排点事儿给家长忙活,会有人觉得自己孩子遇到了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会有几个宝妈串联起来搞好多事情出来。还有些宝妈给老师打电话,聊孩子聊到晚上十一点还要接着聊,老师也只能奉陪,因为她们知道自己遇到的是不太正常的人。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