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一谈作为一个小学生家长的体会
现在的教育,就三句话:教师退位,家长补位,学生缺位;
现在的学校已经不是以教学为主,而是以考核为主了;以前我们读小学,老师教10节课,然后考核1节课,再加上回家10节课左右的作业时间,教:练:考基本是10:10:1的关系,相对合理,只要跟着教师节奏走,家长不用额外付出努力。现在的小学,每天都有测验,但因为减负,明面上布置的作业又很少,基本是教1节课,考1节课,每天名义作业半节课时长都不到,所以教:练:靠的比例是2:1:2,你们可以看到课堂教育和正式练习的时间比重大大降低了,但考核的时间比重大大增加了。
但这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以这样的教学和联系时间投入,根本满足不了对应的考核需要。为了能满足考核的需要,实际家长必须进来,自己花时间花钱把学校缺失的教和练的部分补上,否则就会跟不上学校的考核进度。被动沦为差生!所以本质就是学校变成了考核家长教育质量的监管部门,而教育的主力变成了家长或者家长请的家教,家长经济上精力上负担比以前重了十几倍,苦不堪言啊!而对于孩子而言,因为考核的密度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强度一下子上去,到三年级每天要跟上考核节奏的话,晚上十点前能睡就不错了,搞得小小年纪对学习毫无兴趣,沦为被推着动的行尸走肉!
投票主题:你觉得小学教育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 筛选机制不合理
- 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配套体系过时
- 学校教育解决不了社会内卷问题,减负终究是缘木求鱼
2006年,中国第一个家委会成立于上海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然后,智能手机兴起,基于手机的家长群搞起来了。一大帮不专业的宝妈们冲进了教育领域,在与女教师的互动中,构建了今天的教育氛围。
我自己家是不相信这些女同志们的。我俩孩子都是一二年级不做家庭作业,三年级开始保证周一到周六每天一个小时的家庭作业;晚托不参与;所有通过手机群发布的作业都当没看到。这里是严格执行南昌市教育局的《作业管理规定十不得》,老师也无话可说。
然后,所谓老师会穿小鞋什么的,也是这些女同志们自己吓自己,我家里两个妹妹当老师,我知道大部分老师们其实心理怎么想的。我这种家长,她们反倒放心,因为对老师们没啥要求。
至于成绩,数学一直都还好,语文英语中等吧。没啥关系,小学成绩有什么关系,女同志们才追求完美,然后把她们亲生的孩子给弄坏了。
现在某些家长,恨不得什么都替孩子办了,什么请人帮忙搞卫生,自己帮忙出板报,订文具,协调演出什么的,啥都干,一天天的盯着孩子,也不知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还有没有自主能力。
我家小的今年初一了,刚搞了个学校文艺演出,每个班都有的,记得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就是文艺委员的事吧,组织几个会唱歌跳舞的搞一两个节目,其他能参加就参加,不能的就当观众了。
但现在这些家长不一样,一开始就介入了筹划,觉得自己水平不够,花几千块请专业老师排练,费用嘛,当然是班费咯。
别说是老师,这事啊,老师从头到尾没参与,聪明的很,反正搞得好人家也有光啊。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现在这些家长把这些学习经历给剥夺了,我觉得不是好事。
有些人老是抱怨现在的年轻人躺平,不想奋斗,他们也要想想自己,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是不是帮的太多了?有没有一种可能,是长大之后,没人管了,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办,没方向了啊?
儿子小学班上有一对双胞胎,一个爹妈生,一个爹妈养,一个班级上课,所处环境是一样的。四年级之前都不上主科课外班。四年级后,报了同样的课外班。两个孩子的成绩,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5年级,地下的孩子课外改成补基础的班,天上的孩子改上拔高课外班。
不出所料,中考后一个进重点,一个进中专。
所以大家不用卷,不用焦虑,好的孩子,自己会拼,不好的孩子,拼也没用,不如学点兴趣爱好。
孩子都会成长,但树叶有高有低,有大有小,不要期望孩子都能长到树尖上,每一片叶子都有他的风采。所有的叶子在一起,才构成祖国这棵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