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到现实:GDP增长为何未带来民众生活质量同步提升?—“世界第一”背后的隐忧

  • 你所谓的“GDP增长为何未带来民众生活质量同步提升?”,不过是不看起点的拿中国与发达国家来对比。特别是拿中国的弱项,与所有发达国家的强项来比,中国当然仍存在不足。
    但不能就此得出GDP增长并未带来民众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这一荒谬结论。
    纵向比较,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感受到相比二三十年前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
    横向比较,美国新闻2024年最佳国家排名(U.S. News Best Countries 2024 Rankings)中的生活质量这一指标,中国排名第26位,在亚洲国家中仅低于日本、新加坡和韩国,除此之外,中国生活质量只低于北美、西欧的发达国家,高于除波兰之外的其他东欧国家,以及所有发展中国家。
    从消费角度衡量,以汽车销量为例,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占世界的1/3,排名世界第一位,超过排名其后的美国、印度、日本、德国的总和。
    2023年,每万人汽车销量,中国为213辆(人均GDP1.26万美元),波兰157辆(人均GDP2.21万美元),匈牙利141辆(人均GDP2.21万美元),罗马尼亚为90辆(人均GDP1.84万美元),俄罗斯92辆(人均GDP1.38万美元),马来西亚193辆(人均GDP1.16万美元),阿根廷94辆(人均GDP1.37万美元),哈萨克斯坦87辆(人均GDP1.31万美元),墨西哥110辆(人均GDP1.39万美元),土耳其150辆(人均GDP1.3万美元)。中国人均汽车销量远超这些人均GDP与中国相当甚至更高的国家。并且,中国购车的档次也比这些国家更高,因为中国发达的汽车工业,能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汽车,其它工业消费品也是类似的情况。
    如果把世界分成中国和外国两个国家,2023年,中国和外国人均GDP分别为1.26万美元和1.32万美元,外国和人均GDP还略高于中国。但中国和外国人均汽车销量分别为213辆/万人和87辆/万人,中国人均汽车销量是外国的2.45倍。中国人均GDP虽然低于外国,但人均汽车销量却远远高于外国。
    之所以选择汽车销量作为衡量消费水平的指标,是因为汽车单价高,消费门槛相对较高,因为购车和养车都需要很大的开支,所以汽车消费能力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和消费水平。
    事实上,中国不仅汽车销量占世界的1/3,农产品、家电、手机等实物产品销量也都占世界的1/3左右,而中国的人口和GDP总量只占世界的18%。可见,中国人均消费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可以说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已经超过除发达国家之外的所有发展中国家。

    500
    jpg

回复1

  • 难以理解你的片面思维,你倒是跟奴隶社会比比呀。在大秦时代中国人平均寿命只有18岁。若跟那时候比,大概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就是你最幸福的时候了。能这么比吗?我们党的责任就是要满足中国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
    不论跟谁比,“高产低利”都不是一个好的理念,追求“高产高利”才是真正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硬道理。
    凭什么我们不该走出“高产低利”的生态,寻求垄断性高技术,追求垄断性的超高利润,让美利坚也过一过“7万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日子?那才叫过瘾呢。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