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到现实:GDP增长为何未带来民众生活质量同步提升?—“世界第一”背后的隐忧

从数据到现实:GDP增长为何未带来民众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高产低利“世界第一”背后的隐忧

尽管中国在多个经济指标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工业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一,GDP总量位列世界第二,但这些亮眼的数据并未完全转化为民众实际生活品质的提升。也就是说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感觉与我们现在的大国地位不相匹配。

与之相应的却是:许多行业虽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但其盈利能力和品牌价值却远不及预期。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尤其是当考虑到中国在智能手机制造和制药行业的具体表现时,问题变得更加明显。

一,智能手机制造。中国在国际上是当之无愧的产能第一。

(一),高端技术依赖进口:芯片与屏幕的困境

操作系统:生态建设的挑战

1.芯片技术

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使用的高端芯片(如7nm及以下工艺)超过90%依赖进口。

-华为海思的高端芯片产能受限,主要依赖台积电代工,高通的骁龙系列芯片主要由三星和台积电生产。

2.屏幕技术

中国在LCD屏幕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在OLED屏幕方面仍落后于韩国的三星和LG。

2023年,三星的OLED屏幕市场份额超过70%,而中国厂商如京东方和维信诺的市场份额合计约为20%。

2023年,中国OLED屏幕的良品率约为85%,而三星的良品率超过95%。

3.操作系统

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主要由谷歌的Android和苹果的iOS主导。

2023年,Android系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超过85%,而iOS系统的份额约为12%。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在部分国内市场取得了进展,但生态建设仍需时间完善,在国内市场份额很低。

(二),上述几个因素导致国产智能手机呈现出如下结果:

1,品牌价值

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如华为、小米、OPPO和vivo在全球市场上的销量表现出色,但品牌价值和溢价能力与苹果和三星相比仍有差距。

2023年,苹果的iPhone平均售价为763美元,而中国品牌的平均售价普遍在300-400美元之间。

2023年,苹果的品牌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而中国手机品牌的总品牌价值才为500亿美元。

2,利润率

高度依赖进口技术和零部件,导致中国智能手机制造的利润率较低。

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平均净利润率约为5%,而苹果的净利润率超过20%。

2023年,小米的净利润率为4.8%,OPPO和vivo的净利润率分别为5.2%和5.5%。

3,市场定位

中国智能手机品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占有率较低。

2023年,中国品牌在5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的份额不到15%,而苹果和三星的份额超过80%。

2023年,华为的高端机型如Mate系列和P系列在国内市场表现良好,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仍有限。

二,制药产业

(一)中国的化学药品原料药和制剂生产规模在世界上均排名第一。

1,化学原料药,我国生产的化学原料药大部分属于环境污染严重,处于产业低端。

国外相比,中国的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是生产成本过高,利润空间相对较少。通常跨国公司的原料药生产成本占销售额的25%,而国内企业一般都在50%~60%。

而且中国原料药生产更多以大宗原料药为主,而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附加值较高的专利原料药市场仍占据着主导地位。

说明中国在高附加值产品上的竞争力不足,导致品牌溢价能力弱。

2,化药制剂

2023年,中国医药市场上流通的化学药品97%都是仿制药,原创药物的比例极低。

中国在新药研发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为1.5%,远低于美国的2.8%。

3,上述原因导致中国化学制药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较弱,品牌价值和溢价能力,利润率均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I),品牌价值:

2023年,中国化学制药企业的平均品牌价值约为10亿美元,而国际知名企业的品牌价值普遍超过100亿美元。

(2),利润率:

由于技术依赖和市场竞争激烈

2023年,中国化学制药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约为8%,而国际知名企业的净利润率普遍超过15%。

(3),市场定位:

中国化学制药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2023年,中国化学制药企业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不到10%,而国际知名企业的份额超过80%。

(二)生物制剂

中国生物制剂行业是全球第二大主要市场,而且在产能增加方面迅速,2017年至2020年中国生物药产能增加占全球新增产能的77%。形势喜人。但在高端生物制剂的研发和生产方面仍依赖进口。

2023年,中国生物制剂市场的70%以上依赖进口,特别是高端生物制剂如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治疗药物。

中国在生物制剂领域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为1.8%,低于美国的2.5%。

1,品牌价值

生物制剂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较弱,品牌价值和溢价能力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023年,中国生物制剂企业的平均品牌价值约为5亿美元,而国际知名企业的品牌价值普遍超过50亿美元。

2,利润率

2023年,中国生物制剂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约为10%,而国际知名企业的净利润率普遍超过20%。

3,市场定位

2023年,中国生物制剂企业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不到15%,而国际知名企业的份额超过80%。

其他类似行业还有许多,如:

纺织业,家电业,机械制造业,精密仪器仪表行业,化工行业等等。这些行业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短板。共同点都是市场占有率极大,产业生产能力在全世界数一数二的,但是利润率却很低。

三,讨论:

中国的经济虽然实现了快速增长,GDP排名世界前列,工业制造能力同样位于全球顶尖位置,但民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并未与经济发展速度保持一致。这种不匹配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收入增长滞后:尽管中国经济体量庞大且增长迅速,普通民众的实际收入增长却显得相对缓慢。缺乏高利润行业的支撑,使得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增长难跟经济发展同步。

2. 生活质量受限:由于多数企业盈利能力有限,员工的薪酬和福利水平相对较低,这直接影响了民众的生活质量。同时,快速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也对居民的健康和居住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3. 社会公平问题:过度依赖价格和规模竞争的商业模式导致了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内卷激烈且残酷,卷完了国内又卷国外。换句官方用语来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在国内上演,还扩展到了国际市场。中小企业和普通劳动者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有效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

中国在多领域实现规模上的领先,但却面临着高利润行业缺失的挑战。究其根本,这一现象源于对核心技术的掌控不足,以及原创性知识产权的匮乏。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持,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壁垒,从而难以获取高额利润。

我们只能通过大规模生产和低价策略挤占市场,使价格卷到最低,使我们的国际竞争对手因为无利可图而退出。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法,得到了市场却损失了收益。

我们短期内扩大了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将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影响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取得垄断性的科技优势,对于提升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24
最热 最早 最新

  • 退休的修车匠老杨 我本性阳,无谓悲伤......
    首席老农
    不同意作者的观点。
    我国的问题是囚徒困境内卷造成,而不是工业品利润低。
    换句话说,是自己人竞争自己人利润低了,而不是因为工业品本身技术含量不够。
    我认为是钱被大资本赚去了,小老板和老百姓吃剩下的"面包屑"。
  • 不同意作者的观点。
    我国的问题是囚徒困境内卷造成,而不是工业品利润低。
    换句话说,是自己人竞争自己人利润低了,而不是因为工业品本身技术含量不够。
  • 呆孓 作者
    全部楼层
    风云
    你所谓的“GDP增长为何未带来民众生活质量同步提升?”,不过是不看起点的拿中国与发达国家来对比。特别是拿中国的弱项,与所有发达国家的强项来比,中国当然仍存在不足。
    但不能就此得出GDP增长并未带来民众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这一荒谬结论。
    纵向比较,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感受到相比二三十年前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
    横向比较,美国新闻2024年最佳国家排名(U.S. News Best Countries 2024 Rankings)中的生活质量这一指标,中国排名第26位,在亚洲国家中仅低于日本、新加坡和韩国,除此之外,中国生活质量只低于北美、西欧的发达国家,高于除波兰之外的其他东欧国家,以及所有发展中国家。
    从消费角度衡量,以汽车销量为例,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占世界的1/3,排名世界第一位,超过排名其后的美国、印度、日本、德国的总和。
    2023年,每万人汽车销量,中国为213辆(人均GDP1.26万美元),波兰157辆(人均GDP2.21万美元),匈牙利141辆(人均GDP2.21万美元),罗马尼亚为90辆(人均GDP1.84万美元),俄罗斯92辆(人均GDP1.38万美元),马来西亚193辆(人均GDP1.16万美元),阿根廷94辆(人均GDP1.37万美元),哈萨克斯坦87辆(人均GDP1.31万美元),墨西哥110辆(人均GDP1.39万美元),土耳其150辆(人均GDP1.3万美元)。中国人均汽车销量远超这些人均GDP与中国相当甚至更高的国家。并且,中国购车的档次也比这些国家更高,因为中国发达的汽车工业,能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汽车,其它工业消费品也是类似的情况。
    如果把世界分成中国和外国两个国家,2023年,中国和外国人均GDP分别为1.26万美元和1.32万美元,外国和人均GDP还略高于中国。但中国和外国人均汽车销量分别为213辆/万人和87辆/万人,中国人均汽车销量是外国的2.45倍。中国人均GDP虽然低于外国,但人均汽车销量却远远高于外国。
    之所以选择汽车销量作为衡量消费水平的指标,是因为汽车单价高,消费门槛相对较高,因为购车和养车都需要很大的开支,所以汽车消费能力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和消费水平。
    事实上,中国不仅汽车销量占世界的1/3,农产品、家电、手机等实物产品销量也都占世界的1/3左右,而中国的人口和GDP总量只占世界的18%。可见,中国人均消费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可以说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已经超过除发达国家之外的所有发展中国家。

    500
    jpg
    难以理解你的片面思维,你倒是跟奴隶社会比比呀。在大秦时代中国人平均寿命只有18岁。若跟那时候比,大概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就是你最幸福的时候了。能这么比吗?我们党的责任就是要满足中国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
    不论跟谁比,“高产低利”都不是一个好的理念,追求“高产高利”才是真正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硬道理。
    凭什么我们不该走出“高产低利”的生态,寻求垄断性高技术,追求垄断性的超高利润,让美利坚也过一过“7万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日子?那才叫过瘾呢。
  • 真的不懂,十几年前吃饭一个星期吃上两顿肉,现在天天肉都吃腻了,以前汽车是想都不敢想,现在家里虽然不是好车,但是也是两辆代步车。村里基本上也是家家有车(不管车的好坏)。其他就不一一列举了。
  • 全部楼层
    呆孓 作者
    做什么都比烂的话,那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让人民获得比美国好的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你所谓的“GDP增长为何未带来民众生活质量同步提升?”,不过是不看起点的拿中国与发达国家来对比。特别是拿中国的弱项,与所有发达国家的强项来比,中国当然仍存在不足。
    但不能就此得出GDP增长并未带来民众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这一荒谬结论。
    纵向比较,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感受到相比二三十年前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
    横向比较,美国新闻2024年最佳国家排名(U.S. News Best Countries 2024 Rankings)中的生活质量这一指标,中国排名第26位,在亚洲国家中仅低于日本、新加坡和韩国,除此之外,中国生活质量只低于北美、西欧的发达国家,高于除波兰之外的其他东欧国家,以及所有发展中国家。
    从消费角度衡量,以汽车销量为例,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占世界的1/3,排名世界第一位,超过排名其后的美国、印度、日本、德国的总和。
    2023年,每万人汽车销量,中国为213辆(人均GDP1.26万美元),波兰157辆(人均GDP2.21万美元),匈牙利141辆(人均GDP2.21万美元),罗马尼亚为90辆(人均GDP1.84万美元),俄罗斯92辆(人均GDP1.38万美元),马来西亚193辆(人均GDP1.16万美元),阿根廷94辆(人均GDP1.37万美元),哈萨克斯坦87辆(人均GDP1.31万美元),墨西哥110辆(人均GDP1.39万美元),土耳其150辆(人均GDP1.3万美元)。中国人均汽车销量远超这些人均GDP与中国相当甚至更高的国家。并且,中国购车的档次也比这些国家更高,因为中国发达的汽车工业,能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汽车,其它工业消费品也是类似的情况。
    如果把世界分成中国和外国两个国家,2023年,中国和外国人均GDP分别为1.26万美元和1.32万美元,外国和人均GDP还略高于中国。但中国和外国人均汽车销量分别为213辆/万人和87辆/万人,中国人均汽车销量是外国的2.45倍。中国人均GDP虽然低于外国,但人均汽车销量却远远高于外国。
    之所以选择汽车销量作为衡量消费水平的指标,是因为汽车单价高,消费门槛相对较高,因为购车和养车都需要很大的开支,所以汽车消费能力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和消费水平。
    事实上,中国不仅汽车销量占世界的1/3,农产品、家电、手机等实物产品销量也都占世界的1/3左右,而中国的人口和GDP总量只占世界的18%。可见,中国人均消费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可以说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已经超过除发达国家之外的所有发展中国家。

    500
    jpg
  • 呆孓 作者
    全部楼层
    红烧派蒙
    就拿你说的手机行业来说。
    中国的手机普及度、移动互联网用户比例、人均流量都是向发达国家看齐,5G覆盖、移动支付等领域甚至造谣领先发达国家。但资费则是维持在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怎么到了你这里,咱们的手机行业就是没有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了呢?
    信口雌黄,谁说手机没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我只是说手机高产低利,希望纠正这种现象。你若真有本事,就把我引用的数据结论一个一个驳倒。王顾左右而言他,偷换概念,转换话题有意思吗?
    好了,跟你这种人抬杠实在没有意思,本人敬谢不敏,退避三舍,就此罢手。
  • 全部楼层
    呆孓 作者
    真是怪事儿,我重点分析了手机和制药产业的情况,希望改变这种高产低利的局面,希望我们的人民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你居然看到公知了。你用哪只眼睛看到的?归根结底,我的论据论点来源于我列出的数据,不服气你就列出你认为正确的数据来,咱们堂堂正正的拿客观数据来交流。拿棒子打人,给别人戴帽子,这是下九流的做法。对此,我不屑一顾。
    就拿你说的手机行业来说。
    中国的手机普及度、移动互联网用户比例、人均流量都是向发达国家看齐,5G覆盖、移动支付等领域甚至造谣领先发达国家。但资费则是维持在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怎么到了你这里,咱们的手机行业就是没有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了呢?
  • 呆孓 作者
    红烧派蒙
    好久没看到这么经典的公知文了。
    你到世界上去找人均GDP和中国接近的国家,看看教育、医疗、治安、就业、食品消费、互联网普及率这些硬指标,中国是落后的还是领先的?
    还是说你拿人均GDP是中国2-3倍的发达国家在比?
    真是怪事儿,我重点分析了手机和制药产业的情况,希望改变这种高产低利的局面,希望我们的人民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你居然看到公知了。你用哪只眼睛看到的?归根结底,我的论据论点来源于我列出的数据,不服气你就列出你认为正确的数据来,咱们堂堂正正的拿客观数据来交流。拿棒子打人,给别人戴帽子,这是下九流的做法。对此,我不屑一顾。
  • 被折腾君 河山大地,有情岁月
    全部楼层
    呆孓 作者
    做什么都比烂的话,那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让人民获得比美国好的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所以还得再忍忍,积蓄力量,打翻美国,好日子在后头。
  • 好久没看到这么经典的公知文了。
    你到世界上去找人均GDP和中国接近的国家,看看教育、医疗、治安、就业、食品消费、互联网普及率这些硬指标,中国是落后的还是领先的?
    还是说你拿人均GDP是中国2-3倍的发达国家在比?
  • 全部楼层
    呆孓 作者
    拜托,请您看清楚。世界第一是指:工业生产总值世界第一。 Gdp是世界第二。这二者不是一个概念。
    你自己看清楚标题,我能说你标题党吗?一堆烂货攻击我们的成就,你嘲讽他们,说不能比烂,既然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就不要玻璃心。
  • 呆孓 作者
    全部楼层
    guan_16274557921716
    先说gdp增长,再说世界第一,还说没错?
    拜托,请您看清楚。世界第一是指:工业生产总值世界第一。 Gdp是世界第二。这二者不是一个概念。
  • 这恐怕不是仅仅缺乏核心技术的问题,比如曾经的稀土卖白菜价,这后面有许许多多原因
  • 和项立刚的《低价才是最大的竞争力》放在一起看就很有意思了;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
  • 全部楼层
    呆孓 作者
    标题有错吗?你非要比烂?你倒跟那伙儿黑人去比0元购,跟那些拉丁裔去比吸大麻,跟那些白左们比,没准还能闹出几百种性别来……。
    比烂有意思吗?
    先说gdp增长,再说世界第一,还说没错?
  • 一会比总量一会比人均。说产出就用总量,说收收就看人均。还有正常罗逻缉吗?
  • 呆孓 作者
    全部楼层
    guan_16274557921716
    我有说错吗?你要不要看看自己的标题
    标题有错吗?你非要比烂?你倒跟那伙儿黑人去比0元购,跟那些拉丁裔去比吸大麻,跟那些白左们比,没准还能闹出几百种性别来……。
    比烂有意思吗?
  • 全部楼层
    呆孓 作者
    做什么都比烂的话,那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让人民获得比美国好的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我有说错吗?你要不要看看自己的标题
  • 你当奴家是厦大的啊
    必须指出的一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还赶不上美国和欧洲的某几个国家,但是和某些次一点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沿海省份和它们相比,已经没有明显差距了。
    我们既要正视差距,也不能完全抹杀我们的成就
    成就是谁的?这才最重要
  • 必须指出的一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还赶不上美国和欧洲的某几个国家,但是和某些次一点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沿海省份和它们相比,已经没有明显差距了。
    我们既要正视差距,也不能完全抹杀我们的成就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