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1条
-
说到读高中的比例,那个时候初中学习好的很多都去读中专了,我初中的成绩考个中专勉强够,这是高中入学率低的一个原因
还有就是改开之后高中入学率明显下降,95年的时候,也就是我中考哪年是22%(网上查的,不知道准不准),以后逐年升高,到2022年过了90%,我对99年开始的跃进式的高考扩展就十分反感:高中入学率上不去,直接高校跃进式扩招,不说大学没准备好,高中生数量都没起来,严重违反教育发展规律,后果则是逐步展现的——先是考研率高(现在出现全员考研,研究生比本科生多了),找工作难,学历贬值,找工作拼爹,社会板结,现在连宿管都是硕士啦!
热点
- 1 饶毅:请勿错怪王辰教授 12.6万
- 2 毛主席为何一生警惕特权 11.8万
- 3 医学生培养时间能缩短吗 3.8万
- 4 大学生人才 海归精英 5.3万
- 5 董袭莹学位论文遭质疑 9.8万
- 6 4+4不止一个董小姐 11.5万
- 7 印度制造将充斥美国市场 8.6万
- 8 讨论海归应当区分年代 5.2万
- 9 为何日本创新力不如韩国 8.3万
- 10 中国商品房的质量不行? 8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书香跨界,探索多元——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推荐书单公布啦~
在喧嚣世界中,读书是一次悄然的返航,是心灵栖居的灯火。风闻社区与万千读者共赴文字之约,于百余本热荐中,凝练出12部年度之选,构成2025年度图书推荐。春深四月,世界读书日,......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特朗普的关税战已经大祸铸定 评论 45 赞 26
-
2日本未来天皇频遭中国留学生偷拍!日媒称悠... 评论 44 赞 0
-
3指责4+4的人没有专业常识 评论 21 赞 0
-
4付鹏辞任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这个消息大... 评论 20 赞 1
记住这两个词,野蛮,生长。
那时候我还小,就说几点自己的所知所想。
新闻里天天看到抢银行和抢运钞车大新闻,感觉社会就要和香港警匪片里一样了。
我们一个小县城,首富不说年年换,也就是隔三差五就换人,原因多种多样,经营不善、涉暴涉黑,甚至被竞争对手买凶杀掉,绑架撕票,种种不一。
那时候,很多孩子都以认识“混社会”的人为荣。那是因为,再实际生活中,一般出事了,大人们自己都是先去各自找关系,再找操社会的大哥帮忙。
到了自己读大学的时候,一个同班同学,还以自己新认识了一个社会大哥沾沾自喜。
过年一年比一年热闹,放鞭炮一家晒一家放的多,但是人们渐渐也忙起来了,到了90年代后期,团圆饭比以前丰盛得多,但是再也一大家子坐不齐了。
98年,我爸妈同时下岗了。
我妈是集体企业,我爸是供销社。实际上在下岗之前,两个人的单位已经停转很多年了。
98年,初三,班主任是政治老师,每天就给我们讲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一颗红心忠于党,工作、读书两准备。
我查询了一下,98年,全国高中录取率只有33%左右,而我们一个县城,仅有4所高中,一个高中4-6个班。
自己去算入学率。
90年代,人人都很瘦,之后有个词叫“发福”,意思就是人胖了。
记住了,这是一句恭维话。
开出租车那时候很赚钱,风险我就不提了。
实际上,劫杀出租车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背后的黑手,是那些收赃车的修理厂,这些老板自己就是混黑道的,是罪恶的根源。
一辆赃车以七八千收了,喷漆,翻新,卖个五六万不成问题。
我们那时候,形容一个人有钱,有一个词叫“万元户”。
这五、六万,大概是人年收入的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