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90年代

  • 就怕被祸害了 我就是个神经病,别太在意我
    90年代,属于是一个野蛮生长的年代。
    记住这两个词,野蛮,生长。
    那时候我还小,就说几点自己的所知所想。
    新闻里天天看到抢银行和抢运钞车大新闻,感觉社会就要和香港警匪片里一样了。
    我们一个小县城,首富不说年年换,也就是隔三差五就换人,原因多种多样,经营不善、涉暴涉黑,甚至被竞争对手买凶杀掉,绑架撕票,种种不一。
    那时候,很多孩子都以认识“混社会”的人为荣。那是因为,再实际生活中,一般出事了,大人们自己都是先去各自找关系,再找操社会的大哥帮忙。
    到了自己读大学的时候,一个同班同学,还以自己新认识了一个社会大哥沾沾自喜。
    过年一年比一年热闹,放鞭炮一家晒一家放的多,但是人们渐渐也忙起来了,到了90年代后期,团圆饭比以前丰盛得多,但是再也一大家子坐不齐了。
    98年,我爸妈同时下岗了。
    我妈是集体企业,我爸是供销社。实际上在下岗之前,两个人的单位已经停转很多年了。
    98年,初三,班主任是政治老师,每天就给我们讲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一颗红心忠于党,工作、读书两准备。
    我查询了一下,98年,全国高中录取率只有33%左右,而我们一个县城,仅有4所高中,一个高中4-6个班。
    自己去算入学率。
    90年代,人人都很瘦,之后有个词叫“发福”,意思就是人胖了。
    记住了,这是一句恭维话。
    开出租车那时候很赚钱,风险我就不提了。
    实际上,劫杀出租车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背后的黑手,是那些收赃车的修理厂,这些老板自己就是混黑道的,是罪恶的根源。
    一辆赃车以七八千收了,喷漆,翻新,卖个五六万不成问题。
    我们那时候,形容一个人有钱,有一个词叫“万元户”。
    这五、六万,大概是人年收入的十倍。






回复1

  • 说到读高中的比例,那个时候初中学习好的很多都去读中专了,我初中的成绩考个中专勉强够,这是高中入学率低的一个原因
    还有就是改开之后高中入学率明显下降,95年的时候,也就是我中考哪年是22%(网上查的,不知道准不准),以后逐年升高,到2022年过了90%,我对99年开始的跃进式的高考扩展就十分反感:高中入学率上不去,直接高校跃进式扩招,不说大学没准备好,高中生数量都没起来,严重违反教育发展规律,后果则是逐步展现的——先是考研率高(现在出现全员考研,研究生比本科生多了),找工作难,学历贬值,找工作拼爹,社会板结,现在连宿管都是硕士啦!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