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了数百万年的母系社会,为啥在父系社会出现之后,一朝殆尽了呢?

  • 这种说法的对,也不对

    其实区分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不是部落内部是由男人还是由女人来主导,而是通过部落内部的亲属血缘关系是通过母系血统还是父系血统来区分,这个主要是原始社会中的群婚制和伙婚制导致无法确定孩子的父亲,所以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原始部落中,只能以母系血统来区分。
    并且即便是母系社会部落存在权力或者“财富”继承关系也不一定是母亲传给女儿,有可能是舅舅传给外甥,这样的传统在如今非洲一些的部族里仍有保留,所以说即便是母系社会也是一定女性占主导。
    而人类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确实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带来的,但是不是说采集比起渔猎带来的食物更稳定,所以使得更多从事采集的女性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实际上当时不论是采集还是狩猎,都无法保证食物获取的稳定性。但当生产力进步之后,尤其是农业生产开始取代采集渔猎之后,有了更多的食物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时,原来部落内部的群婚或者伙婚带来的父系血缘不明确的问题就会被放大,为了生育健康的后代,婚配方式转向外婚制,父系的血统开始变的清晰,再加上农业生产带来的更多的食物也就是剩余产品,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分化,出现特权阶级,同一部落内或不同部落间围绕着剩余产品的争夺,也使得体格更占优势的男性的话语权一再增大,而父系血统的清晰也带来形成父系社会的基础。

回复2

  • 观无妄 自尊自觉自爱自信自重
    想当然,天真的可爱的想当然。
  • 观无妄 自尊自觉自爱自信自重
    母系社会部落的财产是部落共有的。所以,部落的孩子是共同继承母亲和舅舅的孩子,并继续担任母亲和舅舅的角色。而那种类型的社会,只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存在,虽然,某些状况下,男子确实知道某个女子的某个孩子是自己生物学上的后代。但并无父亲的角色和称谓存在。男子和自己的生物学上的孩子分别在不同的部落生活,除了在某些状况下,会以礼物馈赠的方式赋予孩子一定的物质帮助,但日常生活中,男子只对自己的姊妹的孩子,也就是外甥有抚养责任,而对自己的亲生的生物学遗传学上的孩子反而是没有抚养责任的。父系氏族社会,赋予了男性父亲的角色,让男子对自己的孩子尽责,并让男子以血缘确认的方式赋予孩子遗产继承权,这构成了父权制度,也就是私有制的基础。由此衍生出了宗族和国家等一系列制度。可以说父权制度,是一切人类制度之父,是人类文明的根!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