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长:我们的高超声速导弹炸了 要加钱研究对策

  • 香港跟内地的用语的最大区别,就是香港话总是在完全可以意译的情况下偏要音译。@Tiger 提到了镭射(laser),三文鱼(salmon)这两者,还有一些已经渗透到内地普通话的,例如的士(taxi,出租车)、巴士(bus,公共汽车)之类。不过我认为比这还恶心的包括士多啤梨(strawberry,草莓),让人误认为是某种梨子,还有车字旁右边一个立字(lift,电梯),硬生生造出一个字来,等等。

    讽刺的是,如果一种语言中对外来语名词过多音译,以其为母语的人一般反而外语发音不标准。香港人、日本人的普遍英语水平反而不及受过四六级洗礼的中国大陆人,就是明证。

    但是,有些香港音译和内地不同的,其实用粤语读出来反而会发现是相当精准的音译,而强行用粤语读大陆通行的音译反而不伦不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屈臣氏(Watsons),不懂粤语的人无法想象这个香港音译怎么来的,但粤语中的 屈 字就是发 哇 的音,例如 委屈 就读成 维哇。用粤语读 屈臣氏 三字,类似于用普通话读哇森(三声)西,这就和原发音相当接近了。如果强行用粤语读Watson 的常见普通话音译 华生,发音就是 瓦桑,反而不好。

回复2

  • 您讲的很到位精准   语言使用的规范真的应该关注了  屈臣氏是这么来的   我是才明白   枉我来了广东快三十年了   语言不规范使用贻害无穷    举两个例子,我老家都是管salmon  叫大马哈鱼的,但是现在跟着这边叫三文鱼   结果我老家的很多人  以为三文鱼跟大马哈鱼是两种鱼  这不是笑话吗; 还有一个例子,广东有两种榕树  分为大叶榕  小叶榕,用白话说和写小叶榕就是  “细叶榕”  结果用得久了   现在连正规政府文书   报纸  也都是开始这么写了   小叶榕   硬生生的变成了  细叶榕  这不是滑稽吗? 以后是不是有人会问  小叶榕和细叶榕有啥区别?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殖民地综合症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