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海南岛出岛难的“顽疾”,琼州海峡通道建设是否要尽快摆上政府的议事日程?

  • 我在海南生活十多年,了解未修的理由如下
    一是地质结构、水文和台风问题,桥与隧,都与此相关,尤其与地震破碎带有关,风险控制问题目前未攻克和解决
    二是生态容量。海南生态容量,承受不了中国庞大人口的冲击,衣食住行都不行。海南的候鸟式度假经济,已严重影响当地生活。
    三是费效比问题。一句话,经反复框算,投资不划算。至于战略问题,那就是扯淡。
    四是地方阻止影响积极性,至少徐闻或者湛江市是这样。
    目前,拍板有难度。至少10年或20年后后再议

回复6

  • 这些年只听说台湾经常发地震,极少听说海南岛发地震,是本人孤陋寡闻?
  • 把评论再发一遍。
    十年二十年后再议,黄花菜都凉了。老实说,这跨海通道的工期都是十年起歩的。就是决定从明天就开始建,那也是十年后才能竣工的大工程。
    当年四野韩先楚将军解放海南如果按照军团的计划先准备好船只,到第二年再渡海,那海南真就成了台湾了。韩将军力排众议,将作战时间定在春夏之际,抓住当年最后一次东北季风机会,实施强渡。在五月一日之前解放海南。就在一个多月之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军航母开进台湾海峡,大陆解放台湾的计划只能搁置。
    我记得当年海南办特区的几位主管官员接受央视的采访,总结经验时说到海南为什么发展慢,其中一个原因是:海南总在等待,没有抓住政策的时间差。其实中央对海南是有偏爱的,有好的政策总是先给到海南,比如旅游岛,全省自贸区等。通常会比其他地区早上几个月,随后相关的政策再放给其他地区。但是全国的自贸区不止海南一家啊,有好政策好资源肯定是一拥而上。僧多了,粥就少了。海南没抓住这个政策先头的红利。一次次的好机会反复被上海广东的自贸区抢走。
    现在建跨海通道也是一样的,是千百年来与大陆连成一体的机会。这机会多难得,就是字面意思上的千载难逢。不趁热打铁,居然还说要等十年二十年。十年等待加十年工期,二十年后都要建国百年了。再说十年内台湾要收回来了,战略重心肯定在台海了,还能有海南啥事啊?
    说到岛上堵车的问题,并不是节假日才堵,而是平时也比较堵!本质上是城市发展的程度不够。海口老城区的街道狭小,各种交通设置奇葩。反观海口江东新区,道路宽阔,车流量大也不见拥堵。三亚市区条件更差,形状是长条形的,向北是山地,向南是大海,那肯定是堵啊。海口要改善交通,肯定是趁着建设跨海通道重构城市重心,把市区更多的向内陆延伸,那里更为广阔。再说建了通道,自驾游的车即来即走,哪里还会像现在堵在港口区,对吧?顺带着对岸的徐闻县也沾沾光,更多的游客没有了过海焦虑,更愿意留在和海南条件相差无几的雷州半岛消费。
  • 当1无穷大 事物应于规律,生命在此浮沉。
    哪有这么复杂,关于地质结构和台风问题好像粤港澳大桥也差不多吧?说到底还是海南没钱建广东不想出钱建。
  • AK47 转折点—2024
    目前仅仅是为了春节期间旅游通行建这个桥隧确实是没有必要。

    成本太高了,还不如扩建港口多搞几条船。

    将来真的已经是到了已经是堵成了日常生活,必须要建不可的时候再说。
  • 生态容量是最扯淡的!如果是这个问题,那为什么还搞什么国际旅游岛?还搞什么百万人才进海南?
  • 没那么复杂,就是海南经济规模小不想建而已。现在变成自贸区,想做大经济规模,必然要建。
返回文章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