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卢克文与储殷就“上海大龄剩女”择偶观的议论,老胡想说两句

  • 六云山人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卢克文与储殷的争论我没看过,不过我认同老胡说的:“接受命运的安排,在身边的人中发现自己喜欢的男生和女生,大胆一些走向婚姻,遇到不和谐的事情尽量以达观的的态度加以化解,这比执着于郎才女貌或门当户对,不停寻觅要重要得多。”这一句话。个人的工作经历和感情经历都比较丰富,对这一点有些体会。工作上,我从事过工厂的电工、餐饮业的厨师、目前是办公室码农。感情上也从这三种不同的工种影响下,一路走到了婚姻。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观,不同的人间有时是很难互理解的。并且不同时代年纪和际遇都不一样,每个人的观点基本上都基于自己的际遇与认识,有时谁也说服不了谁。不同的人经历是不一样的,并且不同群体行业之间的观念也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都受身边人,工作环境所影响。例如在工厂,二千年初的深圳,工厂大多是电子厂,那时一些电子厂的男女比例达到恐怖的1:10。那时对于工厂的女性来说,只要是个男的就行。因为工作上的关系,她们接触到的男性较少。以至发生过一件很搞笑的事情。某次同学碰头,一电子厂的同学身后居然跟着五六个姑娘。我们不解的问,为什么带这么多女生出来。同学答道:她们自己跟来的。原来同学的工厂就是那种男女一比十的工厂,由于工作关系,本来平时男的就见得少,看见高大帅气同学,然后一拥而上要来争。而在餐饮业中,服务员与厨师结合的情况比较常见,也有一些外表出众的女性与条件优秀的客人相结合。而办公室中,个人感觉写字楼中的女性普遍希望找一个比自己优秀的男性。而男性则多半想找一个与自己层次差不多的人。结果因为这样的差异,办公室之中倒有不少剩女,而其它两场合倒相对少。我自己的话,在工厂、餐饮和办公室三地方都谈过恋爱。最后老婆是和自己一样,在餐饮业工作过,现在也在办公室上班。认识时她在餐饮,我已是码农了,那时比较有趣,虽然互相试探过,但都不太认真,彼此都有点看不太上。结果最后峰回路转,还是走在了一起。个人感觉是:姻缘这个东西,与你自己的性格和工作环境有关系,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你的喜好和圈子,然后圈子也决定了你会遇上哪一些人,然后跟这些人的因果会最终影响你的婚姻。我自己因为家庭出身不太好,加上前期工作收入不好。也是一路磕磕碰碰的走过来才成家。印像最深的是一个姑娘对我的评价:各方面都挺好,就是没啥钱!我因为经历的原因,前期也对异性有过高的要求。后来经过生活的毒打,加家人的催促和各种戏剧性,再回归现实,然后才成的家。

回复1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