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已被删除

  • 接触731的历史是看电影《黑太阳731》,那年我大概6岁。第一次看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忘了什么时候,大概也是差不多大的年纪,反正不是成年或上中学。
    小学教课书里的刘胡兰故事总共443个字,提到“鲜血”2次,“铡刀”2次。如此浅薄的描述,您的意见是还需要“事件经过可以温和处理,淡化杀戮环节”,那请问,还需要如何“温和处理”“淡化杀戮环节”才能达到一个9-10岁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可以,我更想知道,经过您的“温和”与“淡化”,敌人怎样的“温柔一刀”能够展现刘胡兰的英勇无畏和不惧牺牲,我十分期待您的赐教!
    您好像非常反感我说您对历史“涂脂抹粉”,其实我是考虑了之后才用的这个语气比较平和的词。打心底里,我觉得您“事件经过可以温和处理,淡化杀戮环节”的意见,跟日本人把“南京大屠杀”说成是“南京事件”,台湾人把“日据”说成是“日治”差不多。这个类比,不知道您满不满意?


回复1

  • 1945年后,双10协定被老蒋撕毁,随后国共内战爆发,地方农村地区反建制的暴力斗争,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如何教给9-10岁的下一代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过顺着你的瞎扯,小学课文如这样写:“刘胡兰在被捕后,面对死亡拒绝透露其他同志,慷慨就义!”这样表述不英勇?不是不惧牺牲?


    你说的跟日本人把“南京大屠杀”说成是“南京事件”,台湾人把“日据”说成是“日治”差不多。这个类比,不知道您满不满意?只能说明你心虚胡批了!你倒没一早亮出6岁去看731电影!事后修补不是一般的高明!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