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吴国存在感最低?我不服

  • 浒城居士 人生自古多歧路,再过青山有旭阳。
    对世家大族的妥协就叫协商民主了吗?东汉的建立就是世家大族的联合和妥协,之后世家势力一路疯长,到了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都是通过打击世家而建立的,但后来失败,九品中正制最终确立,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看看西晋,简直不能称之为统一王朝,经历东晋和南北朝,一直到唐朝,世族的势力依然庞大,直到宋朝,科技文化进步、科举成熟,才转变过来。世族垄断仕途,垄断知识,造成社会阶层固化,国家被世族把持,把家族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看看东吴那些所谓的世家,哪个不是为了保全家族而要投降?

回复9

  • 为什么世家能把持朝政,为什么魏以降晋南北朝隋唐,稳定存在的政权都是世家大族与皇族的相互妥协?因为经济基础技术基础不能支持全民文化。造纸术发明改进是东汉,稳定存在是在西晋(洛阳纸贵可以很好映射作为传播媒介的纸全面普及的时间),可以迅速普及书籍前提的雕版印刷术存在于初唐之后,发明木质活字印刷术的毕昇则在北宋仁宗年间。汉末三国时期,可以承载大量知识的书籍尚未普及,知识传播需要的成本巨大,只有中央的太学和地方大族的家学负担的起。曹魏统治阶级中坚力量例如颍川荀家(荀彧等),颍川陈家(陈群)都是世家大族,蜀汉的忠相诸葛亮出自北方士族避战南下大族。东吴文中以说。这个时代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统治阶级的组成,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寒门出身即可匡并天下,教育的普及程度只能是这种形式。
  • 讲得很好,支持。
    蜀汉治理得最好,却是最先灭亡的。而灭亡它的曹魏,自曹丕接受九品中正制就彻底背弃了曹操定下的法家寒族治国的路线,历史就是这样戏谑吧。蜀汉实际上继承了曹操的路线,最终却被丧失了初心的曹魏所灭。
    吴国治理得最差,却是最后灭亡的。尽管孙权将他的政权与江左世家捆绑在一起,奈何江左世家在那时还不是北方大族的对手,也只有烟消云散。
    中华帝国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也一直有地主统治阶级。但是地主阶级是在变化的。最开始是贵族地主,然后是军功地主,在然后,士族地主,最后,庶族地主。
    士族地主作为中华帝国历史上承接军功地主与庶族地主之间的过渡,从东汉末其实已经初露端倪。世家大族垄断了读书的权利,其实也就变相垄断了做官的权利。如果不是遇上汉末群雄割据,军阀遍地开花的时代,他们其实是可以完成一场革命的。只不过历史开了一点玩笑,插入了一段接近六十年的三国历史。也算是对士族的考验。虽然从后来的历史来看,士族难堪大任。
    三国基业的开创者们,都不是士族。曹操不必多言,就出身而言完全被士族瞧不起。刘备虽然是名儒卢值的学生,但是却喜欢狗马音乐,也谈不上是士族。孙权完全是一军阀。这三个人从内心来讲不喜欢夸夸其谈的士族,也都杀过名士。但是又不得不与士族合作,没办法,最符合帝国需要的庶族地主要到唐朝才开始崭露头角,军功地主早已是明日黄花。
    这里可以说一说蜀汉的问题。蜀汉的统治阶级可以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刘备带过来的那批人,刘璋留下来的旧部,益州土著。刘备带过来的那批人一直是蜀汉的统治中枢,而益州土著则是被压制的对象,虽然也可以进入政府,但是想进入核心,没门。
    这就跟曹魏孙吴差的太远。更何况,蜀汉居于四川,虽然是天府之国,但是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割据四川建号以图天下而又成功的,似乎一个都没有。巍峨的秦岭阻断了四川与关中的联系,几乎就等于说四川作为割据一方的势力没问题,但是要想像关中那样席卷天下,没那命。
    所以,蜀汉面对远比自己强大又占尽地利的曹魏,以攻为守,以进为退,就是唯一的选择了,聪明如诸葛,也只得接受这样的安排。蜀汉屡次进攻曹魏而无功而返,也是形势逼人,而非穷兵黩武。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屡屡用兵,开支浩大,这钱从哪来。只能是益州土著身上刮。益州土著政治上无权与国家貌合神离,而打仗的钱要他们出,长期以往,岂能不反。
    这样的问题,诸葛亮不会不知道。但是他也没办法,因为那三层结构是刘备定下来的,是蜀汉的基石。何况以诸葛的性格,估计在内心也看不起士族的作风。而益州土著的人心有必须维持,所以,依法治蜀,严明公正,以至于用刑严峻,就成为诸葛亮必须倚仗的术了。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一定要杀了马谡的原因,不是他不想救,而是必须这样,才能维系住益州土著。
    然而,尽管治理得最好,蜀汉还是最先灭亡。道理也很简单,蜀汉给不了的,曹魏能够给。所以在益州土著的眼中,曹魏根本就不是侵略者,恰恰相反,解放军。司马昭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蜀汉一亡,马上就把当年刘备,刘璋留下那些人与家族迁到了洛阳。这就更让益州那些士族觉得,他们造反造对了。
    士族门阀盛行的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奇怪的存在。儒家学说式微,清谈玄学盛行,皇帝权威下降,在东晋一度发展到虚君共治的局面,豪门大族轮流坐庄以知天下,尽管这个天下只有一半,也尽管中原逐渐汉化的胡人比这些自诩华夏正宗,磕药吸毒,涂脂抹粉,崇尚清谈不干正事的士族更像当年的大汉。虽然高官厚禄可以依靠血统继承,但是能力不可以。士族早些年确实有能力,等到了东晋的时候基本成为了废物跟社会蛀虫。他们当中有坚持把马认为是老虎的,有坚决不去任职宅在家里面的,有不去前线对抗叛贼要去后方求保佑被一刀砍了的。孙恩不过一江湖骗子,在海岛聚众闹事就把整个东晋闹得天翻地覆,士族没有完蛋的原因仅仅在于一个出身寒族的下级军官救了他们。靠这么一帮视家族血脉高过一切又啥都做不了的人治理国家真是天大的笑话。孙恩作乱,世家大族既不抵抗也不逃跑,大门禁闭,穿着漂漂亮亮的衣服最终活活饿死。这不是废物又是什么。
  • 古希腊的所谓“民主”就是这种以世家大族为主体的协商民主。
    至于为保全家族而投降,您以为民主的骨头很硬么?
  • 天光云影 加强思维的逻辑训练,破开运用逻辑谬误狡辩的迷雾
    东汉建立的时候还是豪强地主呢,世家才刚刚形成,更谈不上什么联合妥协……
  •     我留言2次,估计因为言辞过于激烈都被删掉了,顶下你这个吧,最契合我的观点了。
        另外说几句,作者对蜀汉的言论过于恶毒:“刘璋控制的益州成为蜀汉集团的盘中餐之后,便沦为了诸葛孔明北伐战争的后勤基地,益州人民亦最终不得不用自己的血泪与白骨换来了孔明在历史上的“忠臣”名声。”既无视蜀汉刘备政权对蜀地统治的有效性及合法性,又极端鄙视蜀汉政权对大一统潮流的追求:
        1.  刘备占领益州后,以严格的法律规范管理,一改刘璋纵容世家大族对平民阶层的剥削的政策,严厉打击士族势力,权力集中到蜀汉中央政权,上下政令统一通畅。这在作者眼中就成了“益州人民”背负的大包袱了?那不是“益州人民”好不好,那是“益州士族”!
        2.   而蜀汉政权对曹魏的积极进取的进攻态势,作者则与传统社会中部分腐儒一样视为“益州疲弊”的根本原因。作者取这种态度,不知道他是因循那些腐儒的观点,还是有了自己的心得(以整篇文章的立意来看,他是基于“蜀汉政权的高度集权化管理及对民生漠不关心”这一人道主义论点的),根本无视当时的历史事实:蜀汉政权自荆州失陷后,则陷入了进无可攻,退无可守的境地。对中原地区的唯一的突出部被磨平,四川盆地就像一个大牢笼,随时面对着曹魏集团东西两个方向的进攻态势,曹魏集团一日到达汉中平原,一日就是蜀汉灭国之日。你不进攻,对方也会进攻。所以蜀汉政权必须要制造出一个可以对曹魏集团造成威胁的突出部,或荆州,或陇西。而如果从荆州方向进取的话,会造成与东吴集团的摩擦,因此,从陇西方向进取,占领凉、甘等地,几乎就成为蜀汉政权生存的必然!这不是诸葛亮穷兵黩武,这是整个四川的态势所决定的,数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蜀汉地区可以是粮食供应的大后方,但绝不是可以用兵之处,以单独四川盆地不可能形成有效的防御态势。作者幼稚的以为,诸葛亮北伐是以整个蜀汉之力,成全自己的“忠臣”之名而穷兵黩武,以弱小之力与强大的曹魏抗衡,其心可诛!
  • 我个人看法,这种协商,可以看作是基因,只有存在协商这一形式,早晚会从高层推进到社会底层民间,因为高层会更换,但协商这一形式会固定下来。而不是最终的皇权绝对权威压迫。
  • 唐朝是中国中世纪的黄昏,宋朝是中国近代社会的黎明 ,不经历中古,怎么能走向近现代?西方的中古时代经历了接近一千年 (500-1500)才逐渐走向了近现代社会,形成民族国家,你凭什么不经历封建就想直接导向现代资本主义?中古时代也不想你想象的那么不堪,欧洲中古后期,科技发明,工农业产出也基本赶上罗马时代了,经过漫长的中古,西方社会组织逐渐发育起来,中国的中古时代其实就是东汉 东晋 魏晋南北朝,经过对南方的开拓  与北方世家豪族的兴起 ,形成了比较稳固的社会基础,抑制了汉族社会的流沙化与原子化,在社会动荡与战乱时代,作为稳定社会的凝结核,起到了保卫汉族有生力量的作用,这些豪族共同体不是压迫百姓的土豪劣绅,恰恰相反,这些世家门阀聚宗族乡党,守汉经学,兴建坞壁设防, 挡住了五胡乱华大洪水,为汉族在北方的翻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管上层怎么变,基层社会文化生态人口生态站稳了,所以,现在的北方还是华夏-汉民族社会,不是鞑靼社会,若不是基层社会生态的及时重建,北方社会早已胡化。 至于说投降什么的,我觉得无所谓,只要保证基层社会的组织能力,我们的文化生态,民族认同还在,另外,更重要的,我们的人口基数还在,翻盘是肯定的,让异族当皇室,基本相当于西欧日耳曼小王国换个国王,其实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再不行,就化夷为夏 逼其融入,这些可能其实都不大,因为强势的华夏民族是不能接受夷狄为君的,宋明两朝之所以不是上述我讲的情形,是因为,宋朝,明朝都是平民社会,世家豪族已经在唐末五代十国的激烈火并中,瓦解了,宋,明地方上只有士绅与豪族比组织能力与战斗力下降了一个数量级,抵抗外来入侵的能力下降,战争中容易失败,就不会有谈判筹码了(宋,明亡国亡天下原因很多,不一一列举,哪些原因更重要,不做评价,地方上的组织能力,血性与战斗性不如汉,唐两朝肯定是有原因的,汉朝强大是先秦尚武精神的余威,唐朝强大是汉晋组织能力的重建),至于士族垄断仕途什么的,我想说,平民政治是最糟糕的政治,最容易榨干一个国家的政治德性,宋明都是平民政治,只是这些平民自称儒生而已
  • metalgear8 最爱玩游戏和看连环漫画,最喜欢…
    西方社会到现在还是这副世族把控社会的德行,最多基本和唐宋交接时中华社会类似。世族强盛有好有坏,军功世族强的国家武功比较强,核心统治集团政治眼光不容易整体低落。坏处就是容易武力动荡(动荡起来那个主都不好惹,对军队控制能力强),如果中央集权力量不足造成军阀混战。而到宋朝,科技文化进步、科举成熟后又是世族完全无力量时代,核心统治政治集团完全丧失军队控制组织能力,科举制本身却成为大资本封建势力豪强商人文人集团的阶层固化工具,它们垄断仕途,垄断知识,造成社会阶层固化,国家被私人资本把持,把个人家族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 ヾ秦绪佳 你才懒,你才什么都没留下!
    孙吴:协(gan)商(bu)民(guo)主(ni)
    刘秀:有(yi)道(qi)明(bo)君(xue)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