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思的蓝”网友请教:你所说财富,它到底包含多少单位能量?

回复2

  • 资本的流动没办法成为财富啊,比如金融行业,它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只有金融行业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生产出产品才能成为财富。金融本身可以说是资本流动的最佳体现了,但在资本从A流向B的过程中,并没有财富的新增。利息本身不是财富,而只是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本身不是财富,只有它可以交换可以满足人类需求的商品或者物品时才是财富。

    劳动创造财富,能不能量化其实很简单,即根据生产一个产品的社会平均生产率来计算,比如在一个社会中,平均生产一个手表的时间,是平均生产一双鞋的时间的两倍,那么一个手表就可以交换两双鞋,如果以鞋为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换的话,手表的价值就能够量化了,它就等于两双鞋。当然了,现代货币体系比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复杂得多,并且本身现代货币基本上都是信任货币,即以国家权威为背书,并强制发行使用,在宏观经济中可以锚定社会的总商品量,但本质上仍然属于信任货币。

    然而这并不是背离理论,货币的形态的改变,并不会影响商品之间的价值比率关系,货币只是以价格的形式充当中介,使不同价值的货物可以进行更便捷的交换。所以本质上现代商品贸易不是货币购买货物,而仍然是货物购买货币,然后购买货物,仍然是以物易物,只是在两物之间,新增了一个中介——即货币。

    所以,劳动创造价值,其量化的方式并不是直接给商品打上价格,而是以一个社会的平均生产率为标准,使不同货物之间产生比率关系,而一个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可以协调这种不同价值的货物之间的交换,这个一般等价物量化不同商品的价值的形式即为“价格”。这个一般等价物,曾经是贝壳、铜、金、银,现代是纸币。价格是劳动生产率的间接产物,创造价值的才是劳动。
  • 按马克思的解释,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您说资本的流动必然涉及到多和少的问题,那么,多出来的或者少下去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总是喜欢围绕剥削这个概念做各种解析,因为它刺激眼球。用剥削做切入点倒也没什么,但是不能把剥削当成出发点。剥削在马克思的体系中是推演出的结论,不是出发点,是他理论之树的果实而不是根茎——劳动价值论才是。劳动价值论所以是科学的,并不是它能够解释剥削(否则就是先射箭再画靶子,是削足适履),是它能够解释最基本、最根本的经济现象:商品交换比例,或者更直接一点叫价格。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