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思的蓝”网友请教:你所说财富,它到底包含多少单位能量?

  • 资本的流动没办法成为财富啊,比如金融行业,它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只有金融行业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生产出产品才能成为财富。金融本身可以说是资本流动的最佳体现了,但在资本从A流向B的过程中,并没有财富的新增。利息本身不是财富,而只是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本身不是财富,只有它可以交换可以满足人类需求的商品或者物品时才是财富。

    劳动创造财富,能不能量化其实很简单,即根据生产一个产品的社会平均生产率来计算,比如在一个社会中,平均生产一个手表的时间,是平均生产一双鞋的时间的两倍,那么一个手表就可以交换两双鞋,如果以鞋为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换的话,手表的价值就能够量化了,它就等于两双鞋。当然了,现代货币体系比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复杂得多,并且本身现代货币基本上都是信任货币,即以国家权威为背书,并强制发行使用,在宏观经济中可以锚定社会的总商品量,但本质上仍然属于信任货币。

    然而这并不是背离理论,货币的形态的改变,并不会影响商品之间的价值比率关系,货币只是以价格的形式充当中介,使不同价值的货物可以进行更便捷的交换。所以本质上现代商品贸易不是货币购买货物,而仍然是货物购买货币,然后购买货物,仍然是以物易物,只是在两物之间,新增了一个中介——即货币。

    所以,劳动创造价值,其量化的方式并不是直接给商品打上价格,而是以一个社会的平均生产率为标准,使不同货物之间产生比率关系,而一个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可以协调这种不同价值的货物之间的交换,这个一般等价物量化不同商品的价值的形式即为“价格”。这个一般等价物,曾经是贝壳、铜、金、银,现代是纸币。价格是劳动生产率的间接产物,创造价值的才是劳动。

回复2

  • 劳动生产了财富,但不是财富的唯一来源。因为,人类不是天生会劳动的。是“正确的方法”把人类活动变为劳动,并继而影响了劳动种类、劳动效率、劳动规模等。
    因此,依据劳动时间来分配财富是错误的。同样的劳动时间在不同的方法(科技)指导下,生产的财富量是不同的。
    由此,马克思强调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或者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差别。但是,这个差别反映在劳动回报上,反映在财富分配上,要怎么体现出公平?
    如果创新者一年辛苦实现的科技创新,你按照劳动时间给他分配财富,分配给他多少财富合适?分给他目前年收入的两倍、三倍、五倍?
    在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他们比较认同依据劳动时间进行分配。于是,给那些复杂劳动者的收入普遍不合理。这造成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的现实。意识形态阵地由此逐渐被攻取,一到经济崩溃,国门打开后,大量人才流失去资本主义国家。
    所以,依据劳动时间进行分配是不公平,不科学,不合理的。依据实际的“新增财富量”进行分配才是合理的。所有参与财富生产的人依据各自的贡献大小去分配这个新增财富。
    其中创新者要多拿。劳动者次之。资本所有者靠后。并且,创新者在完成创新后,可以不再工作,仅凭借其创新方法就分割劳动者生产的财富,即剥削。不要用“劳动时间”来限制给他的分配。不劳动了,就不分给财富,这样不好,也不对。只要创新者的创新方法还再使劳动产生新增财富,企业或整个社会的财富还在增加,就要允许其进行“合理剥削”。事实上,只要创新者分走的财富量不超过新增财富量,不损害其他参与方的利益,就不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为,所有参与者的财富都是增加的。
    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能靠公平对待创新者,最后赢得人才,留下创新,取得对资本主义竞争的胜利。
  • 你搞过计划经济么?你这种定价方法无法解释价格波动。
    费雪公式你应该知道吧,资本流动乘以次数等于社会总产品乘以平均价格,也大概等于社会总劳动乘以劳动平均价格,能侧面表达就业率。在这里可以看出来,资本流动,推动劳动凭空产生,这就是社会财富。你说的那种生产率方法不仅麻烦,而且在现代轻工业产品众多的情况下,实际上是不可行的,而考察资本流动非常简单,主要在金融部门进行考察就可以了。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