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有些人陷入“唯发展论”的误区,仿佛一切问题,都能靠发展去解决

  • 司马错 轻微完美主义倾向,偏理想主义者,良好的中国公民。
    发展是外功心法,分配是内功心法
    社会再生产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不能分割又循环往复的环节
    ——二者其实并不冲突,只是总结的角度有所不同。发展和分配,二者都修炼的话算是内外兼修,算是最稳妥的。当然,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会有所偏重,毕竟很难端平。至于前辈提及的第一点,其实算是发展的范畴,基本不涉及社会的整体分配。真说起来,发展是前提和基础,分配的问题得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有发挥的余地。发展带来社会总财富的增长,在发展过程中也能解决一部分分配问题,发展到一定阶段,分配的问题重要性开始凸显。
    至于(二),产品或者商品的分配,跟社会总财富的分配还是有所不同的。发展带来的商品增多,各个链条都有获益。比如工人获得工资,老板获得利润。在社会总财富的占有比例来说,工人的工资必定低于老板的利润(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生产发展这个“外功心法”可以决定发展的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分配的问题。之前看到过一个全国财富比例占比的文章。全国富人阶层,资产六千万以上的大约四百多万人,占据社会财富大约一半(没记错的话)。资产百万以上的大约九千万,剩下的十三亿,资产百万以下。这种财富占比问题,用发展的态度无法根本性解决吧??当然,国家确实做了很多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后辈本人,在生产企业工作,对增值税还算有点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到商品出厂,大约9%的税率。这种税率,从根本上来说,算是国家从企业经营者手中,截取一定的利润,用于国家财富的再分配。
    三)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允许竞争,生产效率高,所得就必然多——前辈这里,说句不中听的,算是陷入了某种认知偏颇的误区。竞争确实很重要,可以达到不可或缺的程度,但是生产效率高,不代表所得就必然多。这其中还有产业链利润分配的因素。最近几年,国家受到了美帝的打压,个人认为,其中就有我国涉入全球商品较高利润空间的因素有关。总有些商品有更高的利润空间,以前,这些算是西方国家独占的,现在我们想分一杯羹,于是受到了打压和抵制。这类问题涉及的东西太多,就不继续深入了。

回复2

  • 和社会再生产运动是不相容的。
    第二,生产效率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生产力高低、赢利多少的体现和來源,又是工人报酬高低的来源。而生产效率除设备运输等外原部条件外〈即供应链),主要是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工人生产效率高,所得反不多,那这个厂不是内部就是外部出了问题。而这不是社会一般规律,是个别和特殊現象,不能以偏概全。如果整个社会再回到吃大锅饭时代,生产效率是不可能高的。而要提高效率和发展,一要发展科技,二要按劳分配,三要鼓励投资,扩大规模。而这些又不能盲目,要看有不有市场和条件,都有了,发展了,劳动者、投资者和科技创新者就都有钱赚了,反过来又促发展。你说的产业链的利润是什么,也就生产条件中外来投入者的利润,是再生产过程中的交换环节。所以,他说分配是内功是不合理的。
    第三,从整个社会的分配来说,收入分配,一是不只是货币收入的分配,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主要的;二是还有物资的分配,这更重要。货币只是商品的交换流通的手段,是财畗的代表。计划经济条件下,钱再多,没票没计划什么也買不到;再则,货币随着物资的余缺而通膨或紧缩,所代表的财富弹性极大。不能以我国的货币政策来推论整个世界。天下苦美久矣,不就因为美操纵美元是其原因之一。看分配政策是否合理,不能只看極少数人拥有多少多少钱,而要看14亿人中的绝大多数人实际物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教、医等等的改善提高程度与进度。我对网上那些富人拥有多少多少、比例又多么小等数字,既不感冒又不相信,谁去调查的?谁又能证实?而且这也不是党和政府的执政目的。党和政府的关心是14亿人的民生改善!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头,财政收入的支出也是第二次分配的重头,而这个重头又是用在民生和建设;当然,老百姓用自己的收入去做生存性消费和享受性消费,也是二次分配。
    第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分配政策视为造成贫富不均的唯一原因,也是错误的。社会经济生活十分复杂多变。请您想想:为什么每天有几万几十万的商店、企业註册开张,又有几万几万的歇业?为什么有人抄股赚钱,又有人亐了个底朝天?有的罚款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上亿,但又幸运儿赚得盆满钵满?这也和分配政策有必然联系?把分配政策说成跟地雷一样,是那么一回事嗎?
    这是我的看法,供你参考。
  • 先生可以再读一下《资本论》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捨弃“资本主义”,就可全面理解商品生产的总过程了。
    一,商品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一个环节都不能缺。这不只是理论问题,而且是实际的再生产活动。您在工厂干过,我管过企业。请问:工厂生产的产品要不要卖掉,卖给客户他是不是要用掉(不论是作生产用还是生活用),卖了回来的钱,工厂要作分配:
    耗费的燃料原材料、折旧、开工人工资、纳税、提取一定储备金(用于科硏等)、利润〈私人厂归老板;国营厂归国家,现在可以留厂作资金使用,但所有权不属于厂),这属于国民收入第一次分配。您说税收是再分配不正确,国家是参加第一次分配的重要角色,也就是
    企业、工人、国家、老扳、有时还有社会如厂房租金和社会保障金等,所谓“五马分肥”。工厂企业再生产又照此循环不巳,缺一环也不行。只讲生产和分配两个环节,不仅不对,也行不通,現实与他讲的内功和外功完全不是一回事。他说发展即生产是外功,分配却是内功,不过是为了要证明其“现在分配不合理巳成了一颗雷”,杜撰出来的而已,和企业与社会再生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