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1 4+4培养管医生的人 6.3万
- 2 参观一间欧洲工厂 12.8万
- 3 胡塞破了美以“金身”? 11.1万
- 4 广东的鸡为什么那么好吃 8.4万
- 5 如何能刺激内需消费 11.6万
- 6 印度准备打了? 22.9万
- 7 马来西亚能成发达国家吗 6.1万
- 8 也门战争可能打醒了美国 15.7万
- 9 饶毅再谈4+4 5.2万
- 10 关税战里最尴尬的是印度 15.9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书香跨界,探索多元——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推荐书单公布啦~
在喧嚣世界中,读书是一次悄然的返航,是心灵栖居的灯火。风闻社区与万千读者共赴文字之约,于百余本热荐中,凝练出12部年度之选,构成2025年度图书推荐。春深四月,世界读书日,......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如何看待钓鱼佬硬刚放生老人?放生是积德,... 评论 226 赞 12
-
2巴基斯坦一举击落6架印度飞机会影响世界格... 评论 202 赞 157
-
3N:0(N大于等于5),印巴冲突意外助攻... 评论 136 赞 94
-
4我没说错,中国确实在发信息:可以谈了 评论 113 赞 41
-
5印度动手了!对巴基斯坦9个目标发动军事打... 评论 103 赞 18
-
6中国核动力航母在路上了 评论 91 赞 37
-
7“要死一起死”!德国政坛出了大事 评论 90 赞 102
-
8阵风这么垃圾吗?还是印度飞行员垃圾? 评论 80 赞 1
如果做不到,那么同普通话或者某种标准语言(可以用来规范化的读写新的词汇)相比,方言就会越来越缺乏对“实体”的表述能力,从而不得不用普通话或标准语的词语来表述,进而让“原生词汇”在整体的词汇量中不断被稀释。
同样的,就像我们如果无法精炼一些外来词,就只能勉强将它们直译或者采用缩写,或者像一些皮钦语一样,能讲能听但无法落实到书面用字。
说起来,这就是现在很多“新上海人”的“书面上海话”看起来如此别扭的原因。
即他们可能知道上海话词语该怎么读,但比如在打字沟通时,为了表述自己是在“说”上海话,于是画蛇添足地拿普通话的同音字或近似音字来拼凑对应的上海话词语的读音。
广东话就更不说了,一个读音常常能有好几种写法,而且用的人也分不清哪种是“正体”。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方言在整体上只能是有“语言”的功能,而不具备“文字”的功能。
而当一种方言能有规范的书写标准,也能用这种标准吸收和产生新的词汇时,它就不再是方言,而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