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25条
-
方言其实也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
-
方向不对,字越多越不对
-
还有给即墨话贴金的,哈哈,即墨话基本上是最土鳖的方言了,比广东白话还土鳖。
-
坚决反对此文关于保护方言的讨论。理由很简单,看看现在的欧洲,一切就一目了然。
中华民族为什么能从最开始一个小小的华夏小部落,逐步形成几千年传承没有断绝的统一国家?春秋战国以前,基本上是早期众多部落融合的过程,而秦汉开始之后的二千余年才是形成统一民族心理主要时期。这其中促进民族整合、文化融合的最主要方法就是起始于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之后的二千年,虽然对同一个字的发音,各地都有差别,甚至很多字不同区域具体发音区别非常大,但由于“书同文”,保证了交流沟通的通畅,同时也促进了相互间民族认同。
欧洲是最好的反面典型,因为几千年来欧洲始终没能出现“秦始皇”式伟人,导致欧洲很多国家即使历史上来源相同,但是相互不认同。
其中斯拉夫民族又是典型中的典型,整个东欧、俄罗斯,基本上都是斯拦夫支系,但却各有各的语言、文字,而这些不同的语言、文字之间相似度又非常高。
我们尊重方言,正如我们尊重外语,也尊重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自己的文字、语言,因此不能也不会去人为消灭方言;同时,也绝对不能专门上纲上线去保护、推广方言。
让方言自生自灭就是最好的方法!
-
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才造就中华,新中国推广普通话才让全国畅行,保留各地方言就是为了搞势力封闭,香港新疆西藏这些普通话差的地方才导致今天这种结果。
-
语音流变是历史的常态,方言语音尤其是口语的变动比文字更频繁,书面语变化要相对口语慢一点。字词意思的变化跟语音是同步的,这也造就了字词意思的多变丰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有地域性,或大或小。本身这在历史发展中一样会在交流中改变发展。固守某一种传统文化,并不是对文化的保护,随着时代变化去发展融入新的元素才能长久。文化总在包容中壮大,封闭中走向消亡。现在推广普通话和方言的发展并不冲突。区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区域范围内的交流,放在国内大环境以及国家间交流交流普通话为载体的汉语更适合承担这个角色。普通话的推广是更进一步的书同文,这并不意味着区域文化的消亡,总会推陈出新的。
-
都统一了,谁还看这破书做甚
-
方言存在的意义和全国人民语同音的意义相比起来还有意义吗?
-
说实话,一说到方言就口口声声文化文化的,到底知道多少关于方言的文化?所知道的这些文化占整个方言的多大比例?这个比例是否值得政府去推行方言?是否值得一般人特地去学这个方言?
-
我认可你说的。我家在胶东中心,具体位置不说了,方言中很多很形象很生动的词,普通话中难以找到对应的表达。方言是活的,有血有肉,我只能这么说。但是我也不看好方言,随着大流通的到来,方言消失是不可逆转的。别方言了,世界上小语种也在慢慢消亡。交通越便利消失地越快
-
长篇大论,却是刻舟求剑
-
淄博就完全是一个区一个口音,根本就不存在淄博方言!
-
有这么大区别吗,互相沟通听得懂吗,如果像你这种分类的话我们县城四个城门郊区还要弄几本介绍方言的书籍
-
如果有一天,地球都要去流浪了,历史还有意义么?
-
说的很对啊。怎么这么多点踩的。
尤其是可以看 神都俗人 对 诗经 的解读,不用洛阳话好多东西都不知道。
-
方言可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传承人。
-
傻子,方言从古到今,也不一样。
-
醒醒,鲁国那个地方也是西周抢占过来的,一开始也不说现在的所谓鲁国语言,说的是东夷人的语言,你鲁国都没有让东夷人的语言传承下来,为什么就一定要让你鲁国语言传下来?
-
“曲阜地界的方言,那是鲁国的语言。淄博的方言,就是齐国的语言。”你说的肯定是错误的。这么多年,人口的迁移,外来的入侵,多民族的交流。早就变得不成样子了。
-
有的人看似是支持语言统一,其实就是愚昧与偏激,扯旗破坏和谐,想搞分裂与对立。
热点
- 1 澳P-8A反潜巡逻机 8.3万
- 2 印度制药业强在哪儿? 7万
- 3 荷兰在安世半导体上翻车 8.1万
- 4 烤肉店用玉米做燃料 2.8万
- 5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9.6万
- 6 台湾地区目前最大的共识 4.7万
- 7 不自量力会让荷兰被打脸 16.3万
- 8 “00后”对出莫言上联 14.1万
- 9 新加坡总统劝中国 33.5万
- 10 中国无人版B-21升空! 13.2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 “避坑” 版块上线!你的消费避雷指南、好物种草清单,从此常驻不离🎉
还记得“三月风闻社区消费者权益月”“智能车轮上的权益保卫战”活动里,大家分享的那些消费“踩坑”吐槽、维权妙招和宝藏好物吗?很多观友都说,希望这样的交流平台能一直存在!现在,......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不自量力会让荷兰政府被打脸 评论 176 赞 132
-
2台湾地区目前最大的共识,是要和平,不要战... 评论 156 赞 14
-
3真需要改变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评论 132 赞 202
-
4烤肉店用玉米做燃料引争议,市场监管部门称... 评论 115 赞 5
-
5为马科斯撑腰!澳军机闯入中国领空,中方这... 评论 98 赞 15
-
6又菜又爱玩的荷兰人,在安世半导体上翻车了... 评论 92 赞 36
-
7澳大利亚派P-8A到中国南海挑衅之棉花絮... 评论 70 赞 23
-
8郑丽文现象不仅是国民党的回摆,也很可能是... 评论 67 赞 8
别的地方不说,就从山东来说吧,鲁西南,曲阜地界的方言,那是鲁国的语言。
那么,淄博的方言,就是齐国的语言。
那么我们山东诸城周边,包括日照,五莲,莒县,周边地区的方言,那是莒国的方言,勿忘在莒,就是我们这儿。还有烟台话,那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叫东莱国的国家的语言,国家消失的很早,但是语言一直保存到现在。还有一些小地方,比如,青岛的即墨,那边的方言非常有特点,我大体考证,那是古代越国人统治山东区域的遗留物,也是越国的语言吧。还有杞人忧天的杞国在最后灭亡的地区,也是在我们山东,我的祖籍安丘一带,也有一片小区域,保留了他们的语言。
普通话的好处是极大的方便了各地区人员的语言交流和沟通,但是他的缺憾就是消灭了很多极富特点的表达,比如赶集这个集字。用普通话说起来非常别扭,而且容易出现歧义,我们当地的方言,这个字说的非常在理,而且很合乎逻辑,但是汉语拼音,我们的普通话不管这个,通通统一在一个语音下面,这样语言的特征没了,特别古诗词的朗诵,还有很多古典小说的朗读,因为普通话,都会造成很多问题,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啊,绝对不能抛弃,绝对不能靠语言学家来研究,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这个方言肯定要消失,再过很多年,语言学家也研究不明白了,因为很多发音,光看书是看不明白的。
最近,诸城市的胡学松先生,刚刚编撰了一本有关方言的书,昨天我才拿到,看了以后非常震惊!我们本地鲜有对方言投入感情和研究的人,但愿这样的人不要消失,方言的传承,不要断档!
最后总结一句话,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我们中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