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称“我的女儿不需要善良”,大家怎么看?

回复4

  • 她女儿自己的决定,她给改了。改了之后还说出那么缺心眼儿的话。
  • 善良不是讨好别人,是修心,自己的良心。
  • 云湄 茶余奋笔闲策 言笑经纬纵横
    对,这小女孩面对更强的大人,没必要退让讨好以获得道德感。
    这个妈妈实际想要破除的是:传统加诸在女性身上的忍让、退让、温良恭俭让。她希望女儿勇于捍卫自我需求,像个小男生一样习惯刚性生存。
    比如典型《娘道》那种克己复礼,为了求得社会规则对传统性别定义的赞许,而无限牺牲自己的正当需求。传统教育的另一面很容易把普通女生塑造成讨好型人格、依附型人格,遇到问题怒其不争。
    只不过,她不善于遣词,过激认识,把这种打破第二性潜意识塑造的努力,错误理解为不要善良


    善良是一种与人为善,不作恶,同情弱小,但不代表要无原则出让自己的正当利益。
    排在前面没有什么特殊原因 而讨好一个陌生大人,那个大人谦让弱小了吗?没有。
    这小女孩可以礼让小孩子和朋友,也可以因为某大人行动不便而谦让,这已经足够善良,但对比自己更强壮的人群,她不能把牺牲自己的正当需求去讨好当作自己处事惯例,无论什么东西都退一步,自己受损就觉得道德感满足。实际上,由于女性后天的体能弱势,这种性格非常容易沦为被欺压、被驯化的悲剧人格。可以说例子太多了。

    不过如何处世,这事本来见仁见智,没有谁说一种处世态度是毫无弊端的。
    传统儒家,容易绕圈子懦弱,但整体上利大于弊;豪强枭雄,杀伐决断刚猛勇毅,但也容易失去温情。
    在教育上,更要把握一种度,刚柔并济、过犹不及。
  • Ray 每个人都想进天堂,但是没有人想死。
    屁大点事那么多思考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