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愿意承认,学习是一件主要看天赋的事情

  • 甘核平大炸弹 对人身攻击+滥用举报者一律用举报打回去
    2021年全国普通本科招生444.6万人。

    2010年到2020年,全国每年新入学小学生数量大概在1600万到1800万的范围上下浮动。未来十年,尽管新出生人口数量开始明显走低,但每年新入学小学生数量会至少在1000万上下。

    也就是说,即便所有孩子都没有“懒”“马虎”“好逸恶劳”的毛病,全都争当勤能补拙标兵和做题家,最后依然会有少则55%,多则75%的孩子考不上个大学

    作为老师,应该告诉学生,并不是你勤奋自律习惯好,就一定能在成绩、升学上有回报;而是你要通过勤奋自律习惯好,最终在成绩上进入全体同龄人的前25%,才能在成绩、升学上有回报。而最直观的就是你模考的分数能在全县、全市学生中排到什么档次。

    如果大家都勤奋自律习惯好,那依然是智商天赋就处于同龄人前25%的孩子,最终在成绩上也拥有进入前25%的最大概率,毕竟人的智力水平分布不是绝对平均,而是大体符合正态分布曲线的。

    而所谓的“勤能补拙”,放在升学竞争里,本质上就是智商天赋不在前25%的孩子,通过勤这种主观能动性,拿到了前25%的成绩;而被其挤掉的,是智商天赋在前25%,却因为“懒”“马虎”“好逸恶劳”等负面的个人主观因素,在成绩上掉出前25%的孩子。

    从这个层面上讲,当年流传甚广的“黑板上挂皮鞋和草鞋”的传说(尽管黄冈中学从不承认),之所以很多人认同,就是因为这个对比很切合升学竞争的本质。

回复2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