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可用,也要善用—从佩洛西串台看宣传的节奏和层次

回复1

  • 我并不是针对您,只是借着您这个回复说几句。如果开始就只是想拱卒,没打算将死它,那在宣传节奏上是不是控制一下?——民众的情绪也是应该考虑的变量。事后诸葛一回:如果把早先那些“将军”的话先不说,或者放到今天说,那并不影响“拱卒”,但是气势上是不是顺了一些?
    不能简单的怪群众没高度、没视野。就我观察,张教授也发表了“千载难逢”的观点,当然这句话可以做多种解释,但是在那个情景下,民众解读成和美国针尖对麦芒,逻辑上也说得通吧。张教授尚且如此,何况普通人呢。如果当初就没打算一下将死它,而且有些话不好明说,那是不是可以通过张教授这类专家学者传递一下信息,引导一下舆论呢?
    当年教员指挥四渡赤水,其实基层指战员也有的有不同看法,因为在当时看来四渡赤水在表面上实在太像东躲西藏了——本来向东急行军,突然原路返回向西,有点情绪也可以理解吧?那教员是不是对基层的情绪置之不理呢,是不是怪群众没有战略眼光呢?不是,他是通过组织做了解释工作,理顺了官兵的情绪。那可是经过三湾改编,以纪律严明著称的红军,尚且有不同意见和情绪要疏导,何况那天盯着这件事的上亿普通中国人(我估计有这个数吧)?
    这个国家民心可用(岛上就算了),这是巨大的财富啊。夸张一点说,这个世界上200多国家,有几个国家的国民在总体上有勇气、有底气和美国叫板?当年的苏联也许有勇气,但其实它也没有和美国直接在战役层面真刀真枪的较量过,底气未必有多足。朝鲜越南恐怕也未必有多大底气。那中国普通人这份莫名的底气哪里来的?那不是教员那代人用雄才伟略,用惊天勇气,用生命鲜血换来的吗!我发这些文字就是想说,这份民心要珍惜啊,要善用啊!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