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俄罗斯超级低温

  • 你要这么搞不清这些事,那我给你科普一下,先进技术之所以昂贵,不是因为制造这个产品有多贵,而是先进产品贵在研发费用,举个例子说,一套航天服好几千万,其中占大头的是研发费用,但航天服也就制造几套,以亿为单位的研发费用摊到这为数不多的航天服上,可不就一套好几千万了吗?但如果航天服转为日常产品,大批生产,一生产就是几十万套、几百万套,那研发费用摊到这几十万、几百万套航天服上,每套就摊不到多少钱了,航天服的价格就会降成白菜价。同样的,卫星空间站的电池防寒技术也是如此,卫星空间站顶多能制造几百个,当然每个卫星空间站的电池防寒设备就很昂贵了,但如果给电动车的用,一来地球环境就算再寒冷,也比不上外层空间,所需技术的的层级没那么高,二来汽车可是要制造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研发费用就会摊的很薄,具体到每辆车就微乎其微了。我们国家以及美国之所以大力发展航天技术,就是因为发展航天而研发的先进技术能转化成我们日常生活的新产品,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尿不湿是如此,太阳能电池板是如此,电池防寒技术同样如此,能解决卫星空间站的电池防寒问题,解决电动车的电池防寒就是小事一桩。

回复2

  • 真是太好了,俄罗斯就缺你这样的人才啊,真是想当然,宇航服俄罗斯人最早就造出来了,也没看到普及,以为技术解决就万事大吉了,哪里生活多少人,成本多少,生活习惯是什么,别拿出一套理论就装一切,生活不是科研,习惯不是理论,什么玩意都能套用就比较搞笑了,如果技术能解决一切生活问题和习惯问题那人类早就在南极定居了。
  • 逻辑是对,但是问题又回到了现实中的“产量”上。地球上的汽车,有多少需要安装零下50度的防寒技术?
    俄罗斯,中国,美国都是航天大国,都有相关的技术储备,同时也都是汽车大国,都在发力电动车,但是都没有把太空防寒技术扩散到电动车上。

    比如马斯克自己有星链卫星,但他的特斯拉电池也没有使用很好的防寒技术。
    还是现实需求不足,不能有效分摊成本,所以调侃现在“电动车退出当地市场”也没有说错。
    未来普及,大概要到社会及个人对太空航行的需求普遍增长后了。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