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最大问题是没进行临床试验,不要动不动就老祖宗留下来的能有错吗

  • 哈哈,看看这个。再对比你的“发明”。
    而且,屠呦呦认为的青蒿,实际是黄花蒿。没考虑这个吧?

    以下内容,来自2021-06-25的《科技日报》公众号。
    到1971年9月初,课题组筛选了100余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样品200余个,但结果令人失望。
    “我也怀疑自己的路子是不是走错了,但我不想放弃。”屠呦呦说,只好重新埋下头去,看医书。
    从《神农本草经》到《圣济总录》再到《温病条辨》……终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抗疟的记载,给黑暗中摸索的课题组带来一抹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为什么古人用“绞汁”?是不是加热破坏了青蒿里的有效成分?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4.6℃的乙醚来提取青蒿。“我们把青蒿买来先泡,然后把叶子包起来用乙醚泡,直到编号191号提取物,才真正发现了有效组分。”屠呦呦说。

回复1

  • 终于知道看原文了,有进步!所以看懂没有萃取方式不同,乙醚萃取更高效,她要是没参考古人用的是冷萃绞汁法,能用乙醚吗?萃取,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古人没有乙醚,只能冲青蒿汁喝!!!至于纠结一千年前植物名字差异就更意义了!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