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9条
-
火柴,,,直到目前为止,在我这边的方言里,依然叫洋火
-
清朝基本没有什么工业化底子,洋务运动针对的面极窄,但外国商品涌入中国的量极大极快,这一点确实如此。我想表达是中国那时候的现代工业虽然很小,但是仍然是有一些的,有几百万或者上千万产业工人,在一些轻工业上还是有一些基础,甚至还有一点点优势。我知道“洋钉”是所谓机制钉的通俗说法,我想表达是,1)中国绝不是连钉子都制造不了的蛮荒之地;2)所谓洋钉,1949年之前也有国产。在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的网站上写的:民国9年(1920年),英商在上海开办同成钉厂,从英国运来10台旧制钉机,并用进口原料生产元钉。民国11年,国人黄耕伯、顾馨一和丁仁德等人在杨树浦创办公勤铁厂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向德国礼和洋行订购4台制钉机,生产1~4英寸元钉。民国23年,上海有制钉工厂11家(其中华商9家、外商2家),拥有制钉机291台,从业人员290人左右,月产元钉4.9万桶(合2222.6吨)。规模较大的有公勤铁厂、孙其美机器厂(英商)、贝尔钉厂(美商)、中国制钉公司和嘉福制钉厂等。当时这些厂已能自制拉丝机和制钉机,国产元钉开始占领市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制钉工业由于原材料匾乏,生产停滞。抗日战争胜利后,各厂生产渐趋正常,当时月产量达1.5万桶(合680.3吨)左右。民国35年,上海市制钉工业同业公会有会员40余家,民国36年增至60余家。
-
那个年代中国工业非常落后,进口都是外国工业品,而出口只有猪鬃桐油钨矿之类,荣老板他家是做面粉和纺纱,算是旧中国最好的资本家了,而卢老板做长江航运,他们两个算是极少的能和西方机器工业一个水平的民族资本家,那些各种东西其实都是洋人工业文明产物,始终有代差,不过,我们努力了几十年之后,足够发展,我们依然有大量产品是西方控制,比如洋车洋芯片之类,更麻烦的是,旧中国是白银本位,进出口基本上是中国白银外流或者基本平衡,旧中国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压低汇率赚美元,旧中国上海天津重庆这些地方,收入水平和工资待遇比起西方城市,差距有但是没有很大,我感觉我们今天大城市的收入水平和西方差距依然没有恢复到民国的水平,这个并不是说我们生活水平差,现在中国生活水平一二线城市早已赶上西方,我说的是为了出口压低工资和汇率,民国时期出口猪鬃之类进口工业品,基本平衡,没有贱卖多少我们的劳力。
-
带“洋”字的称谓,六七十年代就基本消失了。
-
还有就是有的东西我们自己能生产,比如火柴等,但是在外资的冲击(倾销)下,国内政府保护无力,这些幼小的民族资本早早的就消亡了,只剩下了洋字打头的产品。
-
多了,记得电线杆叫洋棒,铝制品叫洋泥,自行车叫洋驴,白面叫洋面,骑大洋马,挎洋枪,喝过洋墨水,现在还说穿戴时尚叫洋气,
-
自行车叫洋车
-
其实就是小农经济被工业化产品倾销后根本不具备价格竞争力,所以市场上能看到的只剩下洋货。
-
“洋碱"好亲切的叫法,有时去超市都会用家乡话“洋碱"提醒自己还要买透明皂
热点
- 1 关于银行存取款那点事 10万
- 2 俄美放弃预警机中国机遇 18.8万
- 3 “圣雄”甘地 印度 11.4万
- 4 女送男礼物想要什么? 4.3万
- 5 骑电动车盲道摔伤引争议 7万
- 6 鸿蒙电脑对国产替代意义 10.7万
- 7 日本世博会密密麻麻虫群 9.2万
- 8 驾驶:任务vs乐趣 1.6万
- 9 印度主流媒体有多“赢” 11.2万
- 10 4月份各省销冠车型 3.4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这些宝藏旅行地火了!风闻“旅行实验室”获奖文章名单新鲜出炉~
五一旅行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时刻虽已渐渐退去,但那些旅途中的美好记忆依旧熠熠生辉。在本次“风闻五一旅行实验室”活动中,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旅行故事和宝藏地点,让我们领略到了各地......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女子骑电动车经过不锈钢盲道摔伤,网友称“... 评论 206 赞 3
-
2这是一个许愿池,如果520女人送男人礼物... 评论 200 赞 3
-
3美国的未来将是另一个阿根廷 评论 153 赞 80
-
4美网站排名显示中国空军不敌印度 评论 137 赞 3
-
5如何看待极客湾测评玄戒O1,称其媲美高通... 评论 117 赞 2
-
6为什么你总觉得学校老师水平不高? 评论 81 赞 25
-
7小米自研3nm旗舰SoC、4G基带亮相!... 评论 80 赞 0
-
8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油漆,那么木材是怎么处理... 评论 78 赞 17
还有“洋火”,也就是火柴。按你的说法,我们五千年文化是最早使用火的民族之一,所以洋火也是以讹传讹?
还有肥皂叫“洋胰子”“洋碱”,我们当然自打产布就洗衣服,但那也是以讹传讹?
还有自行车叫“洋马儿”,我们铜车马那么精致,所以这也是以讹传讹?
还有“洋布”、“洋油”……
……
清朝基本没有什么工业化底子,洋务运动针对的面极窄,但外国商品涌入中国的量极大极快。这些带着历史痕迹的名称虽然到80、90年代还有人用,但今天早就消亡了。无须否认有这些名称的记忆隐含的事实,如同不必将圆明园修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