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还是秦帝国?中美如何想象未来的世界模式

  • 这文章关于历史上层建筑承续的部分就是扯淡,戴克里先分东西帝国不是为了权力制衡,是为了对付入侵边境的蛮族,就近设置一个方便调动资源和力量的大中心,跟节度使、经略使的逻辑是一样的(跟中国逻辑不同的地方虽然我们把罗马的统治者翻译成皇帝,但罗马的皇帝通常只相当于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军阀帝王),近代欧洲的权力制衡是来自于蛮族建立的封建制国家血中带来的部落或者氏族军事民主制,贵族封建主与“君主”争夺权力的过程(比如近代英国议会的起源就是类似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八王逼宫的事件,八王逼宫是要重设议政王大臣会议,英国贵族带兵逼宫也建立了十五人贵族会议,再追溯根源,是来自于盎格鲁萨克逊蛮族早期甚至可以选王的“贤人会议”,美剧《维京》里也有),跟新罗、蒙古、契丹、鲜卑、满洲文明化前的政治逻辑来源一样。

回复8

  • 西方至今仍然是部落主义和军国主义,只不过部落的战士变成了利益集团。部落主义对外转移内部矛盾,各个利益集团一起上阵打劫,对内则是吵架和讨价还价,一切前提就是打劫成功,否则部落无法维持。
  • 这位真是典型的西方百万漕工汉学家,真是既不懂罗马,也不懂中国,啥啊。。。。。
  • 刚想说这个作者既不懂罗马也不懂中国,结果就有人已经分析了。
    跟着热评混,顺便补充一点东西。
    文章中最有害的两个概念,“债务”,“设想”。即以下两段:
    【这些农民因国家给予他们了土地而背负债务
    【他根据自己对国家的设想选择大臣,或决定选择大臣的方法。】
    我不去批驳这个作者本身的问题,因为这就是西方政治经济学里面的概念,他引用无可厚非。
    观网众多历史爱好者也多次评论过古代中国的基层组织问题;
           首先,不是农民因为国家给予土地而背负债务。因为中国的国家形成逻辑,是基于以夏朝为标志的部落共同体,最初是以大家庭为基础的部落作为基础政治单位,而大家庭中,最初的政治领袖又源于“余一人”的农耕部族生产方式。
           换句话说,政治领袖的出现,是基于共同推举这个逻辑。这个作者对秦帝国的分析,已经是这个推举逻辑产生领袖后,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政治领袖与政治共同体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果了。
           其次,农民背负的,是官僚机构,贵族阶层的“债务”,作为治理地方的方式,皇权最多只能触及地方大员、贵族,根本接触不到底层民众,始皇帝想要以官僚管控全国,二世而亡就是最终结果,近代中国科技进步以前(甚至逾越一点,在现代工业化完成以前),历代没有一个政权敢做秦始皇做的事。从根本上讲,是这由信息传播效率所决定的。
           作为政治交换,基层民众通过支持地方政府、乡绅、士大夫等等,来换取平安的生活。而地方政府、乡绅、士大夫又通过支持皇权,换取其自身权利的“合法性”。而交换后,作为没有合法暴力来源的基层民众,面对上层阶级的剥削,往往没有反抗能力,这也是王朝末期,农民运动此起彼伏的原因。
           最后,所谓的国家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国家不是什么想象的共同体,也只有近代法国大革命下(浪漫的法国人),这句话才有实际意义,根本上讲,国家是内部利益不同的共同体,基于共同的文化基础,经过互相博弈(斗争),逐渐形成的一套政治秩序(这个语境下政治主体是人,政治客体是制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人基于自己的传统文化,为世界贡献的“文化基础”。
           如果仅仅以【“天下”的被动设想】作为对比的对象,说轻点,是格局不够,说重点,非蠢即坏。——因为这根本不是“被动”设想,历代的政治斗争,没有不流血的,今天能看到的历史上各种政治秩序,无一不是血与泪的教训,这是对前人的不尊重,也是对斗争结果的不尊重。而且我们也并没有背离“天下观”,这仅仅是“天下观”在今天的表现形式罢了。
  • 钱塘潮 IT工程师
    中国从禅让变为中央集权,蒙古帝国从忽里台大会推举大汗变成中央集权,罗马帝国也从共和制度改为中央集权,然后推行的是贤人政治,说白了西方目前的体制就是蒙古帝国忽里台大会制度,这个东西在历史上最终都被中央集权取代,中国现在说各方面都很像罗马,说白了就是罗马帝国的中央集权体制和中国古代流传中央集权体制本质是一个东西,中国的中央集权有韩非子这样的教科书,不知道罗马是什么,如果西方还把着他们目前的这个制度长远来看和中国的竞争是必输。
  • 落雕都督 众爱卿,下班了!
    在可见的未来,世界格局最好的走向将是中国带领大多数国家“尊王攘夷”,最坏的走向是中美之间“晋楚争霸”,不管怎样离秦灭六国还远着呢。
  • 这不就是选帝侯吗,连嫡长子继承制都不如的制度。
  • 精辟
  • 明白人,本来就是如此,教科书硬是跟着西方吹嘘英国宪政民主。


    中国古代废了无德帝王、迎立明君的故事太多了,伊尹还政于太甲可是明确写在官方典籍里。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