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南蛮”?

回复1

  • 哪是呀?!农村有“南蛮子,北侉子”的说法。
    其实蛮子这个称呼在特定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说法,在“宋、元、明”时期汉族称呼蒙古族为鞑子,而蒙古人则称汉人为蛮子;在清朝的时候满族也称汉族为蛮子。从环境上说,过去南方多山农耕并不发达,相对落后并且民风彪悍,大都过着打猎的生活,于是乎就多了“蛮子”、“山蛮”的说法,指的是文化落后的地区。
    对于侉子的来历特意问了家里的老人,最开始的时候侉子并没有歧视的意思。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距离越远的地方口音也是差异越大。侉子说的是口音不正,区别和本地人的的一个称呼。过去没有普通话,只要离开了家乡自己就变成了“侉子”了,到也有把侉子称为比自己更北方的人说法。
    还有北方在冬天的时候最为寒冷,过去必须穿着棉衣棉裤才能过冬,现在老家农村里还能看到这样的装扮。老棉裤比较厚实肥大,看着特别的臃肿好像要跨下去一样,也叫做跨夸,于是北方也就多了一个“侉子”的说法,现在看来这类的词大都带了一些不好的色彩。
    现在南北交流最为方便,农村越来越开放,人们也都开始走出去,这类的称呼也淡去了歧视的色彩了,更多是大家相互调笑自嘲意味。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