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听老一辈人讲“过粮食关”的惨状,脱离实际谈意识形态,无论左右都应被唾弃

  • 猫先生 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不唯左也不唯右
    国家统计局1983年《中国统计年鉴》首次公开全国1959-1961年人口数据,第103页显示1959年全国人口是6.72亿,1960年全国人口是6.62亿,1961年全国人口是6.58亿,到1962年人口才恢复到6.72亿。1960年减少了1000万,1961年减少了400万。我在其他回复中专门还列了南方人口期刊上的文献《1957-1963年河南省人口统计数据考》,开篇专门论证了1983年中国统计年鉴的人口数据有效性问题,并重点梳理了河南省的情况,包括信阳专区的情况。还有党史研究与教学期刊上的《1958-1961年信阳专区的人口变动及其成因》,以及《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都是从官方的地方志中统计的当时人口减少数分别是125万和103.8万。而具体到官方对信阳事件饿死人数的确认数据是105万,1960年上半年,中央派了由公安部、中组部、监察部三家部委联合组成的调查组以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逐县进行调查统计,上报的信阳专区当时饿死人数是105万。当时调查组主要负责人是李坚、李振海(其中李振海后来留任信阳地委副书记)。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九册407页收录了主席对1960年12月22日上报的《信阳地委关于整风整社运动和生产救灾工作情况的报告》的批示,并于1961年1月1日以“中发4号文件”批转至全党。同样是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毛泽东传》第66章同意提到信阳事件以及主席对事件负责人信阳地委书记路宪文的处理意见,其中明确提到饿死人的情况。

回复1

  • 人体缺乏一定的脂肪,女性是维持不了生理周期、更加是不能怀孕的。饭都吃不饱了,还能有油有肉吃?或者有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去转变成脂肪储存?三年自然灾害时的人口减少要考虑除了死去的人,还有新生儿大幅减少的原因。本来正常年份下,新中国的新生儿数量一直是多于死亡人口数量的。一些在香港出版的书籍就是像作者这样只拿人口总数量的减少就声称饿死三千万,呵呵,讲实话由于外出逃荒的多,连周总理让调查了那么久,都搞不清楚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到底饿死了多少人。
    像我们家,知道的死亡事件就是有一个亲戚老人由于疼孙子,把自己的口粮让给孙子多吃,自己生病后身体差去世的。如果不是总让给小孙子吃,还不至于这样,虽然一大家子也是都吃不饱,但还能熬得过去。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