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已被删除

  • 来来来,用你的理论分析下。技术变革会带来战略战术思想的变革,你把旧时代的技术条件下军事思想,装备理论分析新技术时代,这叫抱残守缺。打两个不恰当比喻,你是骑兵理论分析装甲突击,大舰巨炮分析航空制胜。什幺垂直起降战机,电磁弹射配海四代,绝对弯道超车,这就是技术的力量。再讲个比喻,中国传统轿车很落后,发动机,传动,变速箱都不行,新能源车一来,短板不存在了。什么航空母舰和两攻定位?那有两个约束条件,技术水平和战略目标下的装备定位。电磁弹,空间占用小(电磁炮都要上055A了,那才多大空间,说明设备小型化解决了),出动效率高(076拾载16架海四,效能可能赶上蒸气弹两倍),弹射重量幅度宽(满载的制空海四,预警机,无人攻击机都行,解决你那个制空作战体系问题),很可能弹射能力强,降低甲板风要求(航速问题,综合电力系统十新动力系统解决也可能)。有了无人攻击机,对海对陆攻击都可以,那幺海四可能主要制空,滩头攻击也不需要武直十,只要海直二十或直八宽就行。就是说体系化的技术进步,是可以部分融合航母和两攻功能的。最后,我们聊聊076的定位。打台湾和保护海上贸易是未来的两大战略任务。打台湾,登陆环节根本用不上航母,就是要一次性把第一梯队送上去,就是用的坞舱,对滩头就是要用无人攻击机定点清除。这功能也就用一次,那战前战后留着庞大的两攻干啥(估计075、076要10艘以上),资源浪废巨大。通过电磁弹+海四+无人攻击机,可以保护海上贸易安全,二则在局部冲突中可压制敌对国海空(两栖打击群,配上055可对陆打击纵深),保护海外利益,完成撤侨。

回复2

  • 那你认为076装电磁弹射是为什么
  • 5v
    (接前,因为这里的回复一个不能超过2000字)
    当然,如果你把“航空母舰”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为任何主要以搭载航空器为作战手段的军舰都算,那么,两攻也可以算是一种航空“母舰”。但是很显然,我们讨论的(中美海军中的)“航空母舰”,是有特指的。
    你的两个帖子,其中的很多内容已经不是技术探讨,而涉及到“情报分析”和“需求分析”;而你的“分析”,我看不到有任何证据可以支持你的论点(战前战后留着庞大的两攻干啥(估计075、076要10艘以上))。我军的军备建设计划一向高度保密,在成为事实之前,一般少有人知。莫非阁下就是传说中的知情人?
    既然要做分析,那也不妨。顺着“情报分析”“需求分析”的思路,也可以说几句。
    我军目前的海外基地,已经公开证实的只有一个吉布提保障基地;就便把瓜德尔港、比雷埃夫斯港之类的都算上,也不超过10个;而且布局分散、不成体系、互相之间难以支援。人民海军到2030年能够拥有的航空母舰,即使按照最乐观的看法,也不会超过6艘(算上“辽宁”、“山东”两舰)。你搞10艘两攻,做什么用?
    4至5万吨级的两攻,每一艘可以运载、投送一个陆战营,10艘即是10个陆战营,这规模已经是一个超级加强的陆战旅了(如果不是一个陆战师的话)。你打算往哪里投送这样规模的兵力?
    军备建设最讲究“成龙配套”,你这10艘两攻,需要多少远洋驱护舰来为其护航?又需要多少补给舰来为其补给?
    美国海军10艘航空母舰+10艘左右两攻的核心力量,是依靠遍布世界的基地群在全球部署的。你让人民海军装备10艘两攻,部署在哪里?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的(潜在)军事对手,要么是西方国家,要么是受到西方国家支持的第三世界国家(比如印度);对于这样的对手,你想在远离中国海岸的地方仅仅凭借两攻上的几架四代机(假如有的话)就压制对方的空中力量、控制战区制空权?
    回到讨论的起点。你认为两攻与航空母舰没什么不同,只要利用电磁弹射器,两攻就可以搭载各种航空母舰舰载机,成为航空母舰的廉价替代品(用你的话说就是“重新定义两攻”)。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只能说:这是十足的外行话。
    你在之前说过,“3年内”会见到搭载电磁弹射器的075改(显然你那会儿还不知道有个“076”)。我告诉你我的观点:2023年“003”航空母舰都不见得能够正式服役、形成战斗力。
    我军当前首要的军事斗争准备是祖国统一的任务,海军、空军近年来的很多军备采购带有应急性质、与此紧密相关(比如“山东”号)。你说“打台湾,登陆环节根本用不上航母”,你这才真的是缺乏常识的“抱残守缺”,只知道诺曼底式的背水上陆。
    两栖攻击舰的第一要务就是“由水向陆”的力量投送。它要搞成什么样子,装备什么系统、武器,都要围绕这个核心。那种使两栖攻击舰“多用途化”、“舰队航空母舰化”的想法,就如同一战之前英国人提出的“战列巡洋舰”的概念一样,最终会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