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3条
-
还有一点,emmm我挺认可作者部分观点,对作者也没有恶意。
但就最近的各种舆论,你要想想,一个出国留学的硕士博士至少三年到七年。
我们的定向培养计划其实开始得并不是很久,最近才开始有那么第一批回来的人(自行留意一下各个高校)。然而现在却开始鼓吹没人回来了?
人家不少还在读书的,怎么回,回什么?
以前自费的,移民的,自然不回,但定向的会不回吗?问题是人家还没读完书呢? -
而且我为什么要针对于此。因为我们现在各个高校对于全球各地的硕博毕业生都有定向培养计划。
尤其是本科在中国的,很多还是高校送出去其他国家去学习,定期联系,一旦毕业,立马就拉回来当老师,分配宿舍。 -
你可以看看我后面说的,不止于只是带头的人。房子成千上百套的,难道有成千上百个项目?
很明显不是。
一来,急需人才是有专业之分的,尤其工科偏多。
二来,急需人才在不同领域的排名也有优先顺序。
如果你在航母那边,哪怕是工人都是可以配房子的,并不是什么尖端人才。
当然,作为交换,要签个十年合约。
要说博士生就追求安逸,我不觉得如此。不然也不会考博士了。
现在对这些的待遇不断提高,有追求有能力的博士自然会被吸引回来。至于追求安逸的博士,我个人认为除了学历和经验没有什么值得我们付出的。
看看哪怕美国那位疫情专家,身为博士,他如果屈服于特朗普,那这种“博士”并不值得找回来。
热点
- 1 关税战里最尴尬的是印度 14.4万
- 2 印度意图加入GCAP 11.3万
- 3 国内景区假期为何不限流 2.7万
- 4 理解美元的关键外汇交易 4.7万
- 5 中国对美国信作出回应 16.3万
- 6 如何避免油门当刹车? 3.9万
- 7 莫让4+4沦为糊涂账 3.8万
- 8 埃及缘何跌下神坛 7.9万
- 9 "胖都来"碰瓷"胖东来" 2.6万
- 10 五一档电影遇冷 4.5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书香跨界,探索多元——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推荐书单公布啦~
在喧嚣世界中,读书是一次悄然的返航,是心灵栖居的灯火。风闻社区与万千读者共赴文字之约,于百余本热荐中,凝练出12部年度之选,构成2025年度图书推荐。春深四月,世界读书日,......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原创 | 突发信号,印度准备打了? 评论 181 赞 31
-
2也门战争可能打醒了美国 评论 136 赞 49
-
3马来西亚能成为发达国家吗? 评论 132 赞 25
-
4我问网友如何能刺激内需消费,得到了上千条... 评论 108 赞 10
-
5饶毅再谈4+4:协和医学院招生的弱点及其... 评论 88 赞 3
-
6面对内地,香港导演们的坚持与顽固 评论 58 赞 3
-
7这两件事情,可让中国经济再度腾飞20年 评论 40 赞 21
-
8如果印巴爆发战争,中国会不遗余力支持“巴... 评论 37 赞 0
国内(用人单位)现在急需的是有能力、有实力作为课题组带头人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哪儿都是金字塔顶端的极少数,在全世界都是受欢迎的;
所以,对于刚毕业、或者在中层职位的博士留学生,回国‘另起炉灶’(还有老婆孩子等生活考虑)的意愿绝对不强;而那些有实力、有野心、同时也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留学生(大概率是工作N年,事业发展陷入瓶颈),回国发展就成为极好的备选之一,这些人才是我们正在需要的。
杠精:以上是原文摘录,这是一篇很有理性的文章,作者已经以一种很中肯的方式表达了与你相似的观点,干嘛还要断章取义,还划重点啊,不觉得有点什么什么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