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留学生回国比例很低?无所谓啊

笔者本科上交,后在美学习工作生活多年,00年回国至今;

博士留学生也就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人;2020年代了,我们已不需要普通人为了家国情怀奉献自己,而是应该“实现双赢”

学历越高,专业性越强,特别是理工科;在美完成博士学习的留学生(特别是硕博连读),无论研究方向、社会关系,在美国肯定更容易找到工作(很多研究领域甚至可以说是个闭环生态链); 而且美国的大公司、研究机构等多年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培养机制(career development),且薪酬可观,个人发展比较稳定,对于急于找工作的普通博士生来说,吸引力非常大;笔者当年入职时,每年多少次公司内培训,多少次‘飞行培训’,多少天跨部门实习,合同上写得清清楚楚;

而且如果在国内完成本科,再赴美完成硕士博士学习,大概率已经而立之年,房子、妻子、孩子等生活压力非常大(除非是家里不差钱的,但我好像没碰到过富二代读理工科博士的,那是真tm苦逼);

而工作几年后,工作、生活都逐渐稳定,40来岁,孩子上小学,房子在还贷,将心比心,有多少人愿意从头来一次?只要手上有活儿,理工科博士在美国可以混得很安稳,再加上中国人本来就挺安逸的;

当然,如果运气不好、经济不好、专业不好找不到如意工作,那另说;但平心而论,这样的人也不见得是我们国家需要的吧?

还有就是客观条件的约束;很多贴文用的是10年以上未回国留学生的数据,这是相当不公平的;我们这20年科技实力的发展日新月异,可当时的科研条件真心蛮衰的;而科研人员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出成果;举个自己身边的例子:2000年前,PhD,常青藤,前沿科学,且经验丰富(有领头人的潜质,拿到博士蛮多年了),因家人原因决定回国发展。可积极探索大半年后,也没在国内找到拥有合适科研设备的接受单位;

社会歧视问题:至少对于博士留学生来说,工作中如果是中层,中国人并不受歧视;而生活中,由于打交道的范围较窄,基本不存在歧视;美国社会对高学历人群一样都很尊敬,你要是介绍自己是Dr **,马上另眼相看;国内都称呼某某先生,很少会张博士、王博士的,但在西方国家,如果你称呼某位博士Mr **,大概率会被当场纠正:Dr **;

国内虽然一直欢迎留学生回国,但用人单位对于政策落实的意愿并不强;刚毕业的博士生,基本都无独立带领课题组的能力,也就是个“科研狗”,那用人单位为啥要你呢?毕竟是双向选择嘛;而科研不是单打独斗,是要融入某一个课题组的(项目组);以我自己的经验,归国留学生用起来大概率不如国产的;

补充说明:互联网时代,国内对于西方科研发展一直很关注,对于科技前沿和方向的理解绝不比西方差,更何况相当部分的前沿理论本来就是我们提出并主导的;所以归国留学生掌握的所谓“方向”、“趋势”等,基本没价值;最终看的还是手上的活儿(那tm和国内的博士生有啥区别?雇佣留学生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肯定麻烦一点)!

和富士康员工培训一两个月即可上岗不同,科研岗位很多是闭环性质的,如果不熟悉具体运作模式,归国博士生融入课题组相当困难,更何况还有课题组带头人的想法;在此要鸣谢国家几十年一以贯之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使得市场上并不缺‘科研狗’;

国内(用人单位)现在急需的是有能力、有实力作为课题组带头人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哪儿都是金字塔顶端的极少数,在全世界都是受欢迎的;

所以,对于刚毕业、或者在中层职位的博士留学生,回国‘另起炉灶’(还有老婆孩子等生活考虑)的意愿绝对不强;而那些有实力、有野心、同时也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留学生(大概率是工作N年,事业发展陷入瓶颈),回国发展就成为极好的备选之一,这些人才是我们正在需要的;

2020年了,我们的科技发展水平早非吴下阿蒙,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前沿课题领军人物!我们无需要求留学生统统归国,随着我们自身实力的逐步发展,吸引力自然就越来越大,特别是对真正的高科技领军人才;

为什么要引进留学生?或者说为什么要开放中国学子去西方求学?不同于100年前,我们不需要纲领性的指导,我们看中的是科研的融合;西方的科研当然有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科学的发展不就是摒弃固步自封吗?

至于清北,中央财政拨款的确第一第二,2019年分别是54亿元和58亿元,而2019年教育部高等教育财政预算是1163亿元人民币,相较清北在国内高校中的地位,似乎也并非不可接受(上交才33亿,深恨之,tnnd)

热门评论 7

  • 中国人现在有国力焦虑症,一方面源于国人的自省传统,一方面源于西方几十年如一日的唱衰和抹黑。国人根本没必要担心所谓人才流失问题,国内只要稳步发展,人才就是源源不绝的。
  • 国家为了选拔人才,花了几千亿为所有小孩子免费小学教育,为了怕遗漏人才,付出了多大心血才保证一个孩子都不能缺少教育!
    然后为了人才,一路补贴到大学,优秀学生甚至免费留学深造!这些钱是全国人民的血汗钱,结果白花了。
    人家美国人读大学要收几十万美元学费!
    普通老百姓交了那么多的教育税,想的是有一天这些人才们能够学成用学识来帮助老百姓,看到他们用我们交的钱读书,最后留在外国,真的心好痛!
  •  这位老弟讲得也比较客观。有二种人。一种是一心为国为民的,这种人只能是少数,不适合用这种标准要求大多数人;一种是普通人,知道民族精神,也关心自己的家长里短,就如这位老弟说的。政府应该表彰前一种人,同时应该给后一种人发挥才能的环境条件。至于那些化了自己国家的钱去为外国卖命、为外国说话的人,是败类,是无耻之徒。
  • keytam 乱耳丝竹奏静心,劳形案牍书博闻
    jpg朋友,我觉得您可能还没到那个急需人才的档次。
    我所了解到,好几个项目,一线城市也好二线城市也罢。都是有分配房子的。。。
  • 野无遗贤
    当前人才过剩,一部分人才出国去混,可以减轻就业压力,减少内卷程度
    就没听说过“人才过剩”这个说法。什么时候,全世界的人都抢着来北清复交读博,博士毕业后又抢着申请中国永居,抢着去华为阿里上班,那么中国可以说真的成世界老大了。
  • keytam 乱耳丝竹奏静心,劳形案牍书博闻
    全部楼层
    我与狸奴不出门
    一线二线给发房子那种学者基本上在米国也能混得比较开,像以前伪造论文混高薪的越来越难啦……国内要是没啥衔的年轻海归其实也挺惨的,当然要是有个头衔那就财源滚滚啦。
    并不是。。。就一个城市,都至少有上好几百套了。。。
    不一定是学者,也有工程师还有各类技术人员。。。
    而且,别小看真正有能力的,我看到年入几十万乃至百万的不在少数,月入不到两千也不少。中国人太多了,论穷轮不到你我,论富轮不到你我。聪明的人,厉害的人,太多了。。。
  • 月之秋
    国家为了选拔人才,花了几千亿为所有小孩子免费小学教育,为了怕遗漏人才,付出了多大心血才保证一个孩子都不能缺少教育!
    然后为了人才,一路补贴到大学,优秀学生甚至免费留学深造!这些钱是全国人民的血汗钱,结果白花了。
    人家美国人读大学要收几十万美元学费!
    普通老百姓交了那么多的教育税,想的是有一天这些人才们能够学成用学识来帮助老百姓,看到他们用我们交的钱读书,最后留在外国,真的心好痛!
    也不能这么说,人才战略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广种薄收,虽然我们培养了很多人都出国了,但是更多的都留在了国内,国外出去的也始终会有回来的,回来一个都是赚的

    我们很多时候执着于一代人观念等的改观,但是就国家战略来说,甚至是要几代人才能挨到产出的

    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决定了能执行一个长期的政策,政府换届也不会动摇上任的战略决定

    这是一场持久战,不要执着于他们回不回来,要相信自己,相信政府,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只要过了美国这一关,星辰大海就将向我们敞开怀抱,或许我见不到那么一天,但是我相信中国人,我们的后代,肯定能拥抱星海,真正崛起于世界!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89
最热 最早 最新

  • 全部楼层
    已注销用户
    以前是很不错的,这几年化学博士真的很难找工作,而且国外比国内难,女性比男性难。
    有机的很好找啊,有猎头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学弟学妹找工作。
    博士应届,硕士2年工作经验,有多少要多少。
  • keytam 乱耳丝竹奏静心,劳形案牍书博闻
    全部楼层
    680065
    没看见你后面说的,以为来了个抬杠的,抱歉。不在体制内,可能会有偏见,如果单教书育人而言,海归的一定比国内的更合适吗,我指的是价值取向,送出去的人还是对价值取向和成熟度把把关比较好,不想回来的尊重一下好了,也不是坏事,交交违约金就好了,真不是什么大事,肯定会好的
    非常感谢,其实你的评论也点醒了我。
    我一直都没考虑到断章取义和部分反对以及针对性回复所可能产生误解。
    还有,针对你所说的价值取向问题。就我自身所在专业和相关行业来说,我是比较偏向在国内读硕士的。然后博士可以尽可能考虑出国。
    实际上现在考研公共课的政治,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身在其中ing)。
    但我也对大学里面的课程有一定的意见,因为这方面的确不够重视。
    反而因为中学阶段遇到位好一点的老师,让我们对哲学有一定的了解。可惜后来文理分科没有继续深入。
    我觉得高考改革是个开始,然后慢慢就到高校里面的课程了。
  • dhz 作者
    全部楼层
    已注销用户
    国外学习工作十几年回来安家其实是很难的。这不是期望值的问题,而是任何人都需要一份符合自己学历和职业发展的工作。博士毕业回来一般都30了,回国马上就面临结婚买房的压力,你让人家从起薪4000端茶倒水做起也不现实。
    就算不在乎一时的工资,起码也得有职业发展空间。回到国内找工作父母退休帮不上忙,自己去找工作吧没有国内项目经验,没有客户积累,没有校友同学引荐,很难拿到比较好的offer。人力是看不懂简历上的研究经历有没有价值的,他们筛简历的标准就是看看是不是国外top10名校,读书用了几年,年龄多大这些。我有个同学帮诺奖级的大牛做过研究,学术能力邦邦硬,就是因为读的学校在国内不怎么出名,人力也没听说过菲尔兹奖,投了几个挺符合的岗位连复试都没拿到,你叫人家怎么回国?
    是的,很多时候与其说留学生回国意愿不强,不如说国内用人单位聘用留学生的意愿不强;毕竟都是普通人,放弃大几万美刀年薪的安稳生活回国从头开始,这个压力还是很大的
  • 全部楼层
    keytam
    你可以看看我后面说的,不止于只是带头的人。房子成千上百套的,难道有成千上百个项目?
    很明显不是。
    一来,急需人才是有专业之分的,尤其工科偏多。
    二来,急需人才在不同领域的排名也有优先顺序。
    如果你在航母那边,哪怕是工人都是可以配房子的,并不是什么尖端人才。
    当然,作为交换,要签个十年合约。
    要说博士生就追求安逸,我不觉得如此。不然也不会考博士了。
    现在对这些的待遇不断提高,有追求有能力的博士自然会被吸引回来。至于追求安逸的博士,我个人认为除了学历和经验没有什么值得我们付出的。
    看看哪怕美国那位疫情专家,身为博士,他如果屈服于特朗普,那这种“博士”并不值得找回来。
    没看见你后面说的,以为来了个抬杠的,抱歉。不在体制内,可能会有偏见,如果单教书育人而言,海归的一定比国内的更合适吗,我指的是价值取向,送出去的人还是对价值取向和成熟度把把关比较好,不想回来的尊重一下好了,也不是坏事,交交违约金就好了,真不是什么大事,肯定会好的
  • 全部楼层
    江月寒洲
    失业的人国家的重点是保障民生,学历史的大学生想去博物馆接班也不一定找到工作去,国家还能咋管?能出洋的人在国内去航天航空传播电子一大把就业当接班人建设社会主义的机会,他们全往外跑就是国家的损失。可国家也没办法强制。学飞机的去波音和去成飞对中国的意义就是歼20早还是晚搞出来。另外,是责任感不是道德,如果是道德,国家就有辙能深管了。
    首先你觉得这些地方有一大把空缺是想当然,其次如果在别的地方有适合自己的岗位而国内没有,本身就是一种失业。最后,发动社会骂他们能把他们骂回来? 我不信国内有更好的机会,还去国外,不可能有那么大的为外国牺牲的精神。
  • 全部楼层
    impermanent
    难道解决失业人口和出洋人口的方法不是一样的吗?就是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除非你认为失业人口大部分都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品德有问题。
    不过我还想补充一句,就是那么多优秀的干这硕士博士活的中小学生后浪们,他们的爹妈倒是真的把真的硕士博士给挤到国外去了。
  • 全部楼层
    impermanent
    难道解决失业人口和出洋人口的方法不是一样的吗?就是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除非你认为失业人口大部分都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品德有问题。
    失业的人国家的重点是保障民生,学历史的大学生想去博物馆接班也不一定找到工作去,国家还能咋管?能出洋的人在国内去航天航空传播电子一大把就业当接班人建设社会主义的机会,他们全往外跑就是国家的损失。可国家也没办法强制。学飞机的去波音和去成飞对中国的意义就是歼20早还是晚搞出来。另外,是责任感不是道德,如果是道德,国家就有辙能深管了。
  • 我觉得真正重要的是提高中国本土高校的博士培养能力,至少要在一些重要的学科上接近世界一流高校的水平,不能独立培养顶尖人才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的。如果我们的大学只能培养一流的本科生,那本质上所谓的重点大学也只不过是重点高中的升级,远远配不上“大学”二字。
  • 无话_不说 默有寡主
    发扬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 keytam 乱耳丝竹奏静心,劳形案牍书博闻
    全部楼层
    680065
        国内虽然一直欢迎留学生回国,但用人单位对于政策落实的意愿并不强;刚毕业的博士生,基本都无独立带领课题组的能力,也就是个“科研狗”,那用人单位为啥要你呢?毕竟是双向选择嘛;而科研不是单打独斗,是要融入某一个课题组的(项目组);以我自己的经验,归国留学生用起来大概率不如国产的。

       国内(用人单位)现在急需的是有能力、有实力作为课题组带头人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哪儿都是金字塔顶端的极少数,在全世界都是受欢迎的;
       所以,对于刚毕业、或者在中层职位的博士留学生,回国‘另起炉灶’(还有老婆孩子等生活考虑)的意愿绝对不强;而那些有实力、有野心、同时也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留学生(大概率是工作N年,事业发展陷入瓶颈),回国发展就成为极好的备选之一,这些人才是我们正在需要的。
      杠精:以上是原文摘录,这是一篇很有理性的文章,作者已经以一种很中肯的方式表达了与你相似的观点,干嘛还要断章取义,还划重点啊,不觉得有点什么什么的吗?

    还有一点,emmm我挺认可作者部分观点,对作者也没有恶意。
    但就最近的各种舆论,你要想想,一个出国留学的硕士博士至少三年到七年。
    我们的定向培养计划其实开始得并不是很久,最近才开始有那么第一批回来的人(自行留意一下各个高校)。然而现在却开始鼓吹没人回来了?
    人家不少还在读书的,怎么回,回什么?
    以前自费的,移民的,自然不回,但定向的会不回吗?问题是人家还没读完书呢?
  • 多数人还是吃喝拉撒睡,放在人生首要的位置!
    说句难听的话,批评别人汉奸的同时,很多人不是真正忠诚,只是没有背叛的能力罢了!或者背叛的底线高一些而已!
    真正有能力,且视金钱如粪土,品质高尚,大公无私,勇于奉献,高风亮节者,绝对是人群中的极少数!这些人才是真正值得钦佩的!也是真正国家的脊梁!国家能毅力不倒,不是因为有一身肉,而是因为有一身骨头!
    至于移民,定居国外啥的,只要是合法合规,也没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像痛打落水狗似的!国家不禁止即可行!当然以反华辱华做投名状的,那是另一回事儿!
    三体里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明着骂着地球治安军,却又恨自己不能成为其一员的绝不是少数人!真将生死置之度外去当反抗军的,才多少人!
    当然,有些人现在还认为外国的月亮比国内圆,外国的空气都是香甜的,脑子得坏成什么样了!
  • keytam 乱耳丝竹奏静心,劳形案牍书博闻
    全部楼层
    680065
        国内虽然一直欢迎留学生回国,但用人单位对于政策落实的意愿并不强;刚毕业的博士生,基本都无独立带领课题组的能力,也就是个“科研狗”,那用人单位为啥要你呢?毕竟是双向选择嘛;而科研不是单打独斗,是要融入某一个课题组的(项目组);以我自己的经验,归国留学生用起来大概率不如国产的。

       国内(用人单位)现在急需的是有能力、有实力作为课题组带头人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哪儿都是金字塔顶端的极少数,在全世界都是受欢迎的;
       所以,对于刚毕业、或者在中层职位的博士留学生,回国‘另起炉灶’(还有老婆孩子等生活考虑)的意愿绝对不强;而那些有实力、有野心、同时也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留学生(大概率是工作N年,事业发展陷入瓶颈),回国发展就成为极好的备选之一,这些人才是我们正在需要的。
      杠精:以上是原文摘录,这是一篇很有理性的文章,作者已经以一种很中肯的方式表达了与你相似的观点,干嘛还要断章取义,还划重点啊,不觉得有点什么什么的吗?

    而且我为什么要针对于此。因为我们现在各个高校对于全球各地的硕博毕业生都有定向培养计划。
    尤其是本科在中国的,很多还是高校送出去其他国家去学习,定期联系,一旦毕业,立马就拉回来当老师,分配宿舍。
  • keytam 乱耳丝竹奏静心,劳形案牍书博闻
    全部楼层
    680065
        国内虽然一直欢迎留学生回国,但用人单位对于政策落实的意愿并不强;刚毕业的博士生,基本都无独立带领课题组的能力,也就是个“科研狗”,那用人单位为啥要你呢?毕竟是双向选择嘛;而科研不是单打独斗,是要融入某一个课题组的(项目组);以我自己的经验,归国留学生用起来大概率不如国产的。

       国内(用人单位)现在急需的是有能力、有实力作为课题组带头人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哪儿都是金字塔顶端的极少数,在全世界都是受欢迎的;
       所以,对于刚毕业、或者在中层职位的博士留学生,回国‘另起炉灶’(还有老婆孩子等生活考虑)的意愿绝对不强;而那些有实力、有野心、同时也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留学生(大概率是工作N年,事业发展陷入瓶颈),回国发展就成为极好的备选之一,这些人才是我们正在需要的。
      杠精:以上是原文摘录,这是一篇很有理性的文章,作者已经以一种很中肯的方式表达了与你相似的观点,干嘛还要断章取义,还划重点啊,不觉得有点什么什么的吗?

    你可以看看我后面说的,不止于只是带头的人。房子成千上百套的,难道有成千上百个项目?
    很明显不是。
    一来,急需人才是有专业之分的,尤其工科偏多。
    二来,急需人才在不同领域的排名也有优先顺序。
    如果你在航母那边,哪怕是工人都是可以配房子的,并不是什么尖端人才。
    当然,作为交换,要签个十年合约。
    要说博士生就追求安逸,我不觉得如此。不然也不会考博士了。
    现在对这些的待遇不断提高,有追求有能力的博士自然会被吸引回来。至于追求安逸的博士,我个人认为除了学历和经验没有什么值得我们付出的。
    看看哪怕美国那位疫情专家,身为博士,他如果屈服于特朗普,那这种“博士”并不值得找回来。
  • 已注销用户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全部楼层
    dhz 作者
    这个国内其实一直有在努力,但关键是留学生的期望值,绝大部分应届留学生还是倾向于留美工作,而把回国工作视为backup,这个还是需要时间;
    而我们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国外学习工作十几年回来安家其实是很难的。这不是期望值的问题,而是任何人都需要一份符合自己学历和职业发展的工作。博士毕业回来一般都30了,回国马上就面临结婚买房的压力,你让人家从起薪4000端茶倒水做起也不现实。
    就算不在乎一时的工资,起码也得有职业发展空间。回到国内找工作父母退休帮不上忙,自己去找工作吧没有国内项目经验,没有客户积累,没有校友同学引荐,很难拿到比较好的offer。人力是看不懂简历上的研究经历有没有价值的,他们筛简历的标准就是看看是不是国外top10名校,读书用了几年,年龄多大这些。我有个同学帮诺奖级的大牛做过研究,学术能力邦邦硬,就是因为读的学校在国内不怎么出名,人力也没听说过菲尔兹奖,投了几个挺符合的岗位连复试都没拿到,你叫人家怎么回国?
  • 已注销用户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全部楼层
    无所不能的Grey
    化学这个专业,工作还是好找的。
    就是如果学历不够的话,工作条件会比较艰苦。。。
    以前是很不错的,这几年化学博士真的很难找工作,而且国外比国内难,女性比男性难。
  • keytam
    jpg朋友,我觉得您可能还没到那个急需人才的档次。
    我所了解到,好几个项目,一线城市也好二线城市也罢。都是有分配房子的。。。
        国内虽然一直欢迎留学生回国,但用人单位对于政策落实的意愿并不强;刚毕业的博士生,基本都无独立带领课题组的能力,也就是个“科研狗”,那用人单位为啥要你呢?毕竟是双向选择嘛;而科研不是单打独斗,是要融入某一个课题组的(项目组);以我自己的经验,归国留学生用起来大概率不如国产的。

       国内(用人单位)现在急需的是有能力、有实力作为课题组带头人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哪儿都是金字塔顶端的极少数,在全世界都是受欢迎的;
       所以,对于刚毕业、或者在中层职位的博士留学生,回国‘另起炉灶’(还有老婆孩子等生活考虑)的意愿绝对不强;而那些有实力、有野心、同时也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留学生(大概率是工作N年,事业发展陷入瓶颈),回国发展就成为极好的备选之一,这些人才是我们正在需要的。
      杠精:以上是原文摘录,这是一篇很有理性的文章,作者已经以一种很中肯的方式表达了与你相似的观点,干嘛还要断章取义,还划重点啊,不觉得有点什么什么的吗?

  • 全部楼层
    江月寒洲
    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至于接班不接班,不像计划经济时代强制分配来确定。反正有些人失业有些人出洋,国家也都不深管嘛。
    难道解决失业人口和出洋人口的方法不是一样的吗?就是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除非你认为失业人口大部分都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品德有问题。
  • 国内如果多一些华为那样的企业,国外高层次的人才自然而然就回来了
  • 往前看,尤其是90年代,因私留学方兴未艾,出国的几乎都是公派,结果学成回国的还是没几个...
    话虽如此,国家不还是发展起来了嘛
    从广一些的时间维度来看,留学生回国率上升是个大趋势,没啥好焦虑的
  • 别人学费生活费你出的?你有何资格去干涉别人的选择?那全社会工作创造的公共服务你也享受了,你为什么不是读书最厉害那一个?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