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品牌南极人:不产商品,只卖吊牌年收入13亿

  • 低价有市场,但做坏市场,把利润压缩的这么低的企业是短视,没有未来的,没有足够的利润,这么维持长期的售后服务,品牌也做不起来,企业发展到那个程度人家认的是那个牌牌。你就看嘛,有战略的大公司那个有大规模的进入拼多多。

回复4

  • 京雀 (装?)抑郁家里蹲
    德国首富搞的Aldi超市就是绕开大企业直接找代工厂订货的有限品类折扣超市,全德国价格最低,反把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德国分店全部打垮。

    价格低不等于没有售后服务,人家也能做到2年保修期变保换期,电水壶2年到最后一个星期坏了都能全额退款。

    因为把品牌持有者的剥削利润砍掉后,再签订10年稳定供货合同并设定巨额违约赔偿金,就可以在低价下维持高质量。至于品牌,Aldi自己就是品牌,能进Aldi超市的产品都是高性价比质量合理的。

    比好市多还厉害的是Aldi甚至不需要会员费。同时他们也不搞过度包装,过度装修(还有什么用A4纸当价格标签,绝对不用花里胡哨的促销标签增加运营成本等经验)。因为每个种类只卖最畅销的2、3种产品的代工厂直销品,所以节省了顾客挑选时间,提高了周平效(每周卖出货物的总额度),降低了库存房租成本,然后又把这些成本拿去补贴物价,最后物价就下降了。

    全德国的消费效率也就因此提高了。越经济危机他们发展越快。
  • 说实话真没见过消费者为企业利润讲话的。牌牌既然是过去和现在的发展标杆,而且一定程度成为了消费意识的一部分,那在不久远的未来打烂牌牌也不失为一种可能。
  • 这是幼稚的,没有高利润就一定失败?没有溢价就一定失败?走低端路线就失败?利润低就失败?
  • 举个例子,好市多的利润率就那么高,但它就是能活下来为什么?因为它靠的是赚会员,赚消费者,这是赚人。
    只要让消费者确定的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那它就牢牢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你以为这是打价格战那么简单吗?
    切记,它要的不是所有顾客,而是特定的一群顾客,一群认可它的商业逻辑并感觉确实从中得到实惠的顾客。
    它追求的不是品牌溢价,不是单纯的盈利,而是构建稳固的价值链和价值循环。
    那些追求盈利的企业,不惜一切代价赚取利润,它们赚谁钱都是赚。
    但是有些企业只和特定的用户构建利益链条,这个链条的一端是参与新品牌计划的制造商,一端是社群化社交化的消费者群体(而一个个消费者个体,消费者只有成群结队才能压低价格),中间就是拼多多之类的平台,这叫C2M。
    它们没必要成为大企业,但是它们完全有机会成为活得比较好的企业,并且必然也会侵蚀大企业大品牌的市场份额,从而加剧市场竞争。
    事实上这个逻辑帮助拼多多玩得飞起,阿里不也专门成立新部门学习拼多多的打法吗?

    所以,拼多多虽然需要大公司大品牌的加入,但是如果它们不进去,拼多多也不会坐以待毙,绕过品牌商,直接找代工厂就是釜底抽薪的做法。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