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3条
-
姜子牙是个鬼的东夷领袖,你从哪里看到的信息?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尚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庶枝子孙,或为庶民,尚其后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他年轻时穷到卖肉,怎么又成领袖了?你册封的? -
姜子牙,亦作姜尚,是边之人或之人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时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有的被封在申,姓姜。、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 -
感觉和你讨论的很累。我总是要重复同样的话。
1,打字不要打那么长,反驳起来很麻烦。
2,基层不仅仅是指大头兵
3,从基层走上来,也没限定这个人打字不识吧?
我们讨论的问题是,顶尖将领需不需要从基层走上来。
所以,你需的证据是拿出没有基层历练直接成为顶尖将领的历史人物。
虽然我也知道的确几个的确没什么历练就成为顶尖了,但是感觉少之又少呀。
热点
- 1 宗庆后弟弟公开宗氏族谱 17.5万
- 2 宗庆后不止这四个孩子 13.4万
- 3 印度的远程轰炸机 12.9万
- 4 18亿美元的隐秘信托 11.3万
- 5 日本天皇的名字…丑? 6.2万
- 6 论文称高速路增儿童拐卖 13万
- 7 俄沦为二流军事国家? 20万
- 8 以色列大举轰炸叙利亚 9.4万
- 9 中国教育“拉美化” 10.3万
- 10 印度想追回失去的时间? 10.5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投资者保护”:守护你的财富,共筑理性投资路
在投资的浪潮中,每一次波动都暗藏机遇与挑战。你是否曾因信息不对称而迷茫?是否遭遇过投资陷阱,让辛苦积攒的财富受损?又或者有过慧眼识珠、收获满满回报的成功经历?无论你的经历如......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2医生遭遇降薪潮后,今年各高校临床医学类专... 评论 126 赞 3
-
3震撼!解放军“机器狼群”亮相,三三制跃进... 评论 91 赞 18
-
4公司,是一家之私产吗? 评论 81 赞 120
-
5伪史论后院起火?浙大举办犍陀罗展 评论 79 赞 3
-
6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国人在沙漠里放了10... 评论 73 赞 53
-
7全网唯一:评印度对我国雅下水电工程的反应 评论 69 赞 27
-
8浙江宣传:谨防脱口秀滑向性别对立的泥潭 评论 68 赞 15
以上都是顶尖高手,不是徒有虚名只会走麦城的关老爷。
这帮人不是从零起步的。姜子牙创造性的集中300架战车,脱离步兵编队,发起斩首行动,干掉纣王。没点经验,根本没法临时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战场突击。
这帮人,上来就是将军级的高级指挥官,不少还是总司令/参谋总长,首战成名,一战封神。孙武在伐楚战争中以三万破二十万,十几天就攻克郢都。霍去病首战封候。很少有亲自下场砍人头,从基层(团长及以下)开始攒经验的。
这帮人不需要人教导。孙武有理论著述,戚继光是装备专家、战术大师,都是开局就是宗师级的。皇帝要教霍去病兵书战策他还不乐意,说要随机应变。反过来看本朝大军事家、革命导师,他的理论明显是随时代而成长的。
这帮人不需要人鼓励。韩信走背运时发狠用破釜沉舟这招,后人就没效仿成功过。本朝某战神气馁的时候还得有人开导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甚至当了统帅后还会发愁“上了一桌子菜,来了两桌子客,咋办?”,跟小孩一样需要人辅导。
《韩非子·显学》里说的猛将发于卒伍实际是鸡汤文。当时卒伍中乘兵车(指挥官)的和举长矛的步卒是两个阶级,不存在步兵升车兵的情况。就像今天的军官从军校毕业就是连排长的干活,不存在列兵升连长的情况(1979年以后PLA就停止从士兵中提拔军官的做法了)本朝当代几个高级将官都是将门之后,当然人家也有过人的战绩。排除不正当竞争手段后,你想想为什么将门之后立大功、升高官的比例明显比平民多呢?明明平民数量占压倒优势,但顶级高官中占比明显不占优。被反腐干掉的几个高官倒是真平民出身,他们的行为有一点胸怀大志(哪怕是做怀事)的样子吗?
家庭环境对人的教育影响是不能忽视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说的很激励人,但是你读完史记后会发现,这帮大泽乡出来的人,首先是忙着“当”王候将相,最要紧的推翻大秦却完全没有去做!他们甚至忙着互相攻击,还拒绝援助被章邯揍回来的小伙伴。而六国贵族后裔的项羽则很有志气的专注于直捣咸阳。小领导出身的刘邦,一开始也是一帮旧贵族们耳提面命的教导他,他才记得收敛行为,好好干他的逐鹿中原大业。
“猛将发于卒伍”这种话,在韩非子时代只是鸡汤文,平民、文官登上历史舞台,要等1000年以后科举站住脚跟才行。
人的成长,需要书本/课堂教育,也要考虑社会环境(尤其是家庭小环境)的熏陶。天天学圣贤书,没相应的环境,也不会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