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3条
-
姜子牙是个鬼的东夷领袖,你从哪里看到的信息?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尚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庶枝子孙,或为庶民,尚其后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他年轻时穷到卖肉,怎么又成领袖了?你册封的? -
姜子牙,亦作姜尚,是边之人或之人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时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有的被封在申,姓姜。、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 -
感觉和你讨论的很累。我总是要重复同样的话。
1,打字不要打那么长,反驳起来很麻烦。
2,基层不仅仅是指大头兵
3,从基层走上来,也没限定这个人打字不识吧?
我们讨论的问题是,顶尖将领需不需要从基层走上来。
所以,你需的证据是拿出没有基层历练直接成为顶尖将领的历史人物。
虽然我也知道的确几个的确没什么历练就成为顶尖了,但是感觉少之又少呀。
热点
- 1 美GDP世界第一的秘密 9.8万
- 2 学校里的一场普通冲突 5.5万
- 3 美国回蒸汽弹射也有问题 6.5万
- 4 “幸福者退让”的原则 1.9万
- 5 文化失语症正全面大蔓延 2.3万
- 6 美媒吹“尼米兹”级航母 7.3万
- 7 美军王牌航母出大丑 11万
- 8 美军素质下滑非常严重 9.7万
- 9 医院耗材比网上贵十几倍 5.6万
- 10 美军在南海连坠两架军机 22.4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 “避坑” 版块上线!你的消费避雷指南、好物种草清单,从此常驻不离🎉
还记得“三月风闻社区消费者权益月”“智能车轮上的权益保卫战”活动里,大家分享的那些消费“踩坑”吐槽、维权妙招和宝藏好物吗?很多观友都说,希望这样的交流平台能一直存在!现在,......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学校里一场普通冲突,没想到处置起来这么复... 评论 174 赞 5 -
2台积电正在吸大陆的血补自己的亏 评论 128 赞 140 -
3新能源车主们,你们不要狂不要跳,收钱是必... 评论 102 赞 2 -
4哈哈哈哈,美国电磁弹射完蛋了!回蒸汽弹射... 评论 91 赞 59 -
5《经济学人》:中国的秘密储备取得了巨大成... 评论 75 赞 25 -
6这是「幸福者退让」的原则吗? 评论 72 赞 9 -
7作为骨折患者,在纽约、温哥华机场我一步都... 评论 59 赞 16 -
8现在有一个魔幻的现象,文化失语症正在中国... 评论 57 赞 33







以上都是顶尖高手,不是徒有虚名只会走麦城的关老爷。
这帮人不是从零起步的。姜子牙创造性的集中300架战车,脱离步兵编队,发起斩首行动,干掉纣王。没点经验,根本没法临时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战场突击。
这帮人,上来就是将军级的高级指挥官,不少还是总司令/参谋总长,首战成名,一战封神。孙武在伐楚战争中以三万破二十万,十几天就攻克郢都。霍去病首战封候。很少有亲自下场砍人头,从基层(团长及以下)开始攒经验的。
这帮人不需要人教导。孙武有理论著述,戚继光是装备专家、战术大师,都是开局就是宗师级的。皇帝要教霍去病兵书战策他还不乐意,说要随机应变。反过来看本朝大军事家、革命导师,他的理论明显是随时代而成长的。
这帮人不需要人鼓励。韩信走背运时发狠用破釜沉舟这招,后人就没效仿成功过。本朝某战神气馁的时候还得有人开导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甚至当了统帅后还会发愁“上了一桌子菜,来了两桌子客,咋办?”,跟小孩一样需要人辅导。
《韩非子·显学》里说的猛将发于卒伍实际是鸡汤文。当时卒伍中乘兵车(指挥官)的和举长矛的步卒是两个阶级,不存在步兵升车兵的情况。就像今天的军官从军校毕业就是连排长的干活,不存在列兵升连长的情况(1979年以后PLA就停止从士兵中提拔军官的做法了)本朝当代几个高级将官都是将门之后,当然人家也有过人的战绩。排除不正当竞争手段后,你想想为什么将门之后立大功、升高官的比例明显比平民多呢?明明平民数量占压倒优势,但顶级高官中占比明显不占优。被反腐干掉的几个高官倒是真平民出身,他们的行为有一点胸怀大志(哪怕是做怀事)的样子吗?
家庭环境对人的教育影响是不能忽视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说的很激励人,但是你读完史记后会发现,这帮大泽乡出来的人,首先是忙着“当”王候将相,最要紧的推翻大秦却完全没有去做!他们甚至忙着互相攻击,还拒绝援助被章邯揍回来的小伙伴。而六国贵族后裔的项羽则很有志气的专注于直捣咸阳。小领导出身的刘邦,一开始也是一帮旧贵族们耳提面命的教导他,他才记得收敛行为,好好干他的逐鹿中原大业。
“猛将发于卒伍”这种话,在韩非子时代只是鸡汤文,平民、文官登上历史舞台,要等1000年以后科举站住脚跟才行。
人的成长,需要书本/课堂教育,也要考虑社会环境(尤其是家庭小环境)的熏陶。天天学圣贤书,没相应的环境,也不会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