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前HR微博讲述华为员工离职管理

  • 刑事案件,经过侦查,审查起诉,强制措施从拘留到逮捕,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这个案件检方退回补充侦查两次,再加申请延长审查起诉时间,最终决定不起诉,理由是证据不足,也就是检方目前掌握的既有证据不能锁定嫌疑人构成指控的犯罪,构不成完整的证据链,那案件只能是存疑不起诉这个结果,并予以国家赔偿结束。网上反响最大的是涉案人李先生因此案被关押了251天,认为过分了。
    其实在刑事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历来对涉嫌犯罪人员,不论最后结果怎样,即时关押是原则,取保候审是例外。按照法律规定,凡是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可以取保候审。现在法院裁决文书基本都上网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下,在所有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中,有几个被告人在开庭时是被取保候审的,有1%的取保候审比例吗?
    个人看法,这个案件之所以会引发这样的轰动,就在于华为的影响力,两造之间的力量差距在外界看来相差极其悬殊。再加上一部分媒体和自媒体在不同角度的全方位解读抑或带节奏、洗地,形成了目前纷乱状态。这个事件,还可以再让他飞一段时间,限于刑事案件的保密性,相关的证据及案件材料目前尚没有向社会公众全面公开,从这个角度出发,华为发公告欢迎李先生起诉是正确的选择,因为一旦涉诉的话,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刑事案件中的部分材料和证据是可以通过诉讼程序取得并社会公开。否则的话,除非检察院决定将有关材料向社会公开,案件的有关细节问题很难得到释疑。限于律师执业规范,李先生的辩护律师也不大可能将掌握的有关材料公诸于众的。不过呢,这个事件在新闻头条上再呆个把星期的话,大家很可能看到更多的材料会公诸于众。到时候,很大可能会形成舆论的反转,我等吃瓜群众,还是静观事态发展好了。

回复1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