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用兵之耻!蒋介石日记视角下的四渡赤水

  • 你说的三人团中,政治上由博古负责,但他其实不懂军事;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实行,更像是后勤;军事上由李德负责,但他是个外国人,其军事决策上存在“左”倾冒险主义。而这个李德对情报还真是不重视情报工作,“红军总部每每把二局破译的敌人密电转换为敌情通报,但在不懂军事的博古和独断专行的李德面前,形同废纸,导致红军在湘江战役的惨败。”
    军委二局的情报工作一直都在做,只是领导者重视与否的问题。另外,情报工作的作用并非我过分强调,这是史料中实实在在记载的——
    一个是毛主席事后的亲口评价。他对当时军委二局的情报工作有过形象的高度评价:“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
    一个是真实案例,仅举2例:
    1. 二渡赤水后,红军在苟坝这个地方开会讨论下一步往哪走,林彪、聂荣臻提出攻打打鼓新场的作战计划,与会的人除了毛主席,全都赞同。毛主席争辩不过,气得辞职离场。当晚还提着马灯去劝说周恩来。这时,二局破译了敌军的军事部署电报,敌军大部队已经集中到了打鼓新场,为毛主席的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第二天重新开会讨论,根据情报,否决了此前的决议。正因为情报的及时,使得红军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血战。
    2. 四渡赤水后,红军在渡金沙江时,遇到了意外,国民党2个纵队直接奔着红军渡江部队赶来。虽然他们只是按照蒋介石军事部署行军,并非知道红军在江边渡江,但是如果真的让他们追上,红军将被他们半渡而击,局势十分危险。此时,即使毛主席也没办法了。军委二局此时已经全面掌握了蒋介石及国民党军的电报密码,提出假冒蒋介石给这2个纵队发电,将他们调离。随后果然将敌军给骗走了,保障了红军渡河的安全。
    如此,情报工作难道不重要吗?即使是毛主席,也是赞不绝口的。

回复4

  • 情报工作当然重要。兵法说:"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但更重要的是谁来用情报。同样也是兵法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李德也用情报,蒋介石也用情报,他们的情报来源也不比毛泽东少,但他们最后还不是输了?
    关于打鼓新场一事,毛泽东事先的预判与分析与后来得到的情报是一致的。其他人后来根据情报确信毛泽东的判断是正确的,事实也证明毛泽东是对的,这才是关键!虽然第一次会议有分歧,但大家在必须避实就虚,不能跟敌人硬碰硬这点上是一致的,否则,即使后面收到情报,但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就是应该与敌人硬碰硬的话,那不照样要打而且必然是打一场大败仗,甚至全军覆没吗?
    比如李德,明知敌人是”堡垒战术“,却提出”以堡垒对堡垒“,结果惨败!
  • 不是说情报不重要,没情报睁眼瞎,那就不用玩了。。

    前面有哥们类比成游戏:10人口对100人口;1级兵对2级兵;无矿对多矿;你还是带着农民迁移。。情报就好比是不断的探路。。
    但这种战役前提,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算是作弊地图全亮了,也是噩梦。。
  • 麻烦你有点历史知识:李德可不是什么军事顾问,而是个负责送钱的邮差,这一点周是心知肚明的,但周为什么还要把李德捧为军事顾问并负责军事?
    你举的打鼓新场新场的例子,不正好证明了毛主席的胜利更多的依靠自已的智惠,而不是什么情报吗?在你举的例子里,情报的作用只是证明了毛主席先见之明的智惠,而不是反过来是毛主席依靠情报作出的决定,更证明了毛主席的智慧远超中共其他领导人,更证明了毛主席打胜仗并不是仅仅靠什么情报。你拼命在那说毛主席靠情报才能打胜仗,不是无知,就是为了抹黑
    你到现在都没理解:并不是情报不重要,而是同样的情报,在不同的人手里利用,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在博李周的手里,只能打败仗;在毛主席的手里,就能打胜仗。毛主席靠边站的时候,所谓的二局不在工作不提供情报吗?还是在正常工作提供情报的吧?那为什么红军还是打一仗败一仗?为什么毛主席一上台,同样的二局,就起了重大作用?如果你连这一点都不能理解,建议你还是回去重新读书吧。
  • 你举的第一例子,不是刚好证明主席的英明,主席不同意攻打,这么多将领就主席看出不能打,无法说服别人,后面情报证明主席的对。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