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已被删除

  • 风中婆娑 好吧,啊Q先生。小弟,甘拜下风。
    内法外儒,忠君是法家思想,“三纲”、“主而诛臣,焉有过?”这些都是来自法家韩非。儒家核心从来就不是忠君,而是“仁”。儒家一直提倡的是孔子的“君使臣以礼,世事君以忠。”孟子的“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所以真正的儒家并不受封建统治者待见,从孔子到朱熹。
    现在的《论语》之类的儒家著作依然作为学生教材,因为孔子打破贵族受教育的特权,是公认第一位老师。首先宗教的东西是不能进学校的,其次所谓的“至圣”是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怎么会是神?如果圣是神的话,杜甫、苏轼、欧阳修等不都是神?再者宗教崇拜一般指的是神仙、圣物之类的崇拜,具体的人能算宗教崇拜吗?如果是的话,那明星崇拜算不算宗教崇拜呢?你说的“皇帝是教皇”,那是因为是皇帝自我神话,把自己当成真龙天子,与儒家有关系吗?

回复1

  • 已注销用户 素质低下禁言 认知水平低下禁言 请自行对号入座

    你所说的与我所说的事实上不是一个东西。你所讲的儒家思想是狭义上的,学术上的。我所讲的儒家思想是广义上的,是指一种可以指导构建国家运行的思想体系。
    如果忠君不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与中央政权毫无关系。这样,儒家思想一无益于国家稳定统一,二无益于政权的合法性,那么儒家思想怎么可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思想?汉武帝脑子有问题?
    换句话讲,儒家思想要想成为国家的主导思想体系,就必须依据政权的需要而进行改造。比如,儒家思想必须教育精英阶层忠君爱国。比如,儒家思想必须给政权的合法性背书,真龙天子就是这样一个背书。
    这样,一方面儒家思想接受了这种改造,一方面汉武帝以罢黜百家为回应,儒家思想才成为帝制时代的主导思想。
    反过来说,忠君当然就是儒家的主导思想。
    确实,孔子说“君使臣以礼,世事君以忠。”这是一条同时约束君臣行为的法则,但在国家治理体系下,后者才是核心。就像老板与员工,道理上讲,员工应该努力工作,老板应该体恤员工。然而事实是什么?无论老板与员工,还是君与臣,都是一种博弈的关系,最终的结果不取决于该怎么做,不是取决于对错,而是取决于力强力弱。
    大一统的封建时代,儒生千千万万,老板只有一个,此时对于单个个体而言,当然是臣子更需要皇帝,“世事君以忠”当然是比“君使臣以礼”更为重要的核心思想,甚至后者是可以被忽略的思想。
    所有儒家子弟,必须对皇帝忠诚,这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行为,更加是道统以及道德上的行为,因为这是儒家思想规定的。这种身心一致的忠诚,才决定了皇帝这个真龙天子类似教皇的地位。而皇帝因为有整个天下的知识阶层的效忠,才可以江山稳固。
    我上面说的,事实上就是帝制时代国家治理的最基本规则,也是儒家国家治理思想的基本规则,这与纯思想性的儒家思想当然有区别。


    你讲,所谓的“至圣”是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那么我问问你,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各类能人层出不穷,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孔子就是那个道德智能最高的人,为何孔子是第一而不是第二第三。这种至极的说法本身就是一种神化。
    杜甫叫书圣,那么李白叫什么?是不是诗仙,算不算神?再有,宗教不崇拜人?耶稣是不是人,默罕穆德是不是人?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