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士生不再强制要求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心有音符 曾经是个公知粉
    个人经历:
    认识的有几个海归,工科生,一年发表了20多篇文章,相当于两星期一篇文章。这样的人被国内前5的学校奉为座上宾。 当然也有不少认识的海归研究是做得好,文章数量也不多。
    认识的两个美国名校的教授,做了非常创新的工作,文章少,去了浙大之外的浙江高校面试,人家看他们文章数——不看研究内容的,就爱理不理;这两人后来都在全球top50的大学找到了教授职位。
    有一个女老师,美国100名学校毕业,去了top10的大学做博后,文章不到5篇,得到了全球top50的大学教授职位。
    还有个同学,博士今年刚刚毕业,国内大学告诉他没有nature/science基本上不可能收他,结果他还没毕业就收到美国R1大学的助理教授offer。
    我想要表达的是:国内的人才评定都是按照文章数量和期刊影响因子来决定的,尤其是人才的认定由不同行的人事处决定,这是关键。如果学校进新人通过院系相关方向的教授对应聘者的研究内容来决定,那才是真的好方法。

回复1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