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健事件要让中医背锅?太令人痛心

  • 岑少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演化之眼看世界
    你可以看看这位网友在风闻里发起的调查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52440
    网友的投票比例才说明观察者网主流读者的态度

    但留言区和留言区的点赞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而是倒过来,包括你被踩9下,点赞却只有3个。

    点赞留言的人,本身也是看留言的群体,可以说留言的人里极端的最多,看留言的群体其次。

    观察者网真正的“沉默的大多数”是完全赞同双盲实验,赞同对传统医学进行现代检验,而非盲信。

回复7

  • 以目前来说,中医应该和西医结合起来,辩证的看待
  • 二傻子 傻子说的话,不要太当真。
    网友态度有意义吗?不信,发起调查,贩卖妇女儿童,一律死刑,不带缓的,看有多少人支持。
  • 鹰击长空嘛,里面我就回答了他关于一些中药方剂的双肓试验。此类相关论文你可去查,随便给你贴一个:“一清双解胶囊和片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温病热在肺卫证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Ⅱ期临床试验"。中医双肓试验要比西药投入更大精力,因为一组方剂通常适合一种症状的一种类型,如中医讲感冒就分好几种类型,所以传统医学现代化任重道远。
  • 锦化 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
    现代医学非常关注药物安全性的问题,甚至从管理和法规的层面,对安全性的关注甚于对疗效的关注。药物临床试验的四个阶段的描述应该很清楚。上市前对安全性的考察在上市后的4期临床是继续进行的。考虑到前三期临床试验样本量十分有限,所以对安全性只有一个粗浅的认识。而药物进过三期试验就上市了,对IV期试验没有强制性要求。所以对安全性所以对药物安全性的认识是通过药物在上市后广泛使用后,在不良事件监测的过程中逐渐确认的。

    所以“药物在保证了安全性,了解了所有不良反应后才上市”,“药物的不良反应是现代科学发展后,在RCT中被发现的”也是错误的认识。

    中药在临床试验中则遇到了盲法设计的技术问题。
    临床试验中的盲法通常采用安慰剂(模拟剂)来实现。而安慰剂要求与所模拟的药物在剂型、外观、气味等方面完全一致,并不含有任何有效成份。如果使用中成药,或者传统的中药汤剂,即便不是让患者自己煮,给出所模拟的药物在外观、气味等方面完全一致的模拟剂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中药汤剂,目前安慰剂的解决方案最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采用中药配方颗粒,并且制作模拟的中药配方颗粒,但这种方法也无法真正严格的实现外观、气味等方面完全一致。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极低剂量,认为无法起到疗效的汤药当做安慰剂。这样试验药和对照药在气味上会很接近,但是会略淡一点,颜色可以通过色素加深。这两种方法都是中药双盲的实践,严格的说还无法真正达到“安慰剂”的要求。

    而针灸就更加难以实现双盲了。国外有很多种假针的模拟技术,但这一操作无法对研究者设盲,只能实现单盲。这些技术在很少接受针灸治疗的国外姑且可以骗过患者,但在国内有大量针灸经验的患者身上,几乎完全不起作用。所以大多数中医临床试验(尤其是经费不够的时候)采用的是单盲(评价盲)或者非盲法的设计。
  • 山药 平和 平衡 愉悦 和谐 进取
    昨天忘了说双盲这个问题,今天借您这一帖,再阐释一下我对此在实践中的认识,未必全对,并不全面,欢迎批评指正

    写的比较多,分两贴跟帖发出:

    其实关于这一点,我在您帖子下的第一个跟帖,就说明了为何中医学里无法普遍适用双盲法测试,我的观点是,医学(我这里不仅指中医学 而且包括所有类型的医学 包括现代医学) 除了有自然科学属性以外,还有社会科学属性,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翻看我这一帖

    纯粹自然科学属性的学科,必然需要双盲验证这一关,现代科技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把这一点带入了医学的研究,这就是现代医学的研究原则之一,这是一种方法论

    现代医学以现代科学的方法论研究医学,取得了很多成就,并正在取得更多的成就,以此研究传统中药,也取得不少成就,因此,很多人认为,就应该以此方法论作用于研究传统中医药,令传统中医药脱胎换骨为现代中医

    这是现在的主流的观点,无论从 官方 中医教育界 医学界 还是 民间,这都是主流观点,所以,您所说的,沉默的大多数都支持您,我是相信的

    但是,有时候,绝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东西,未必是对的,在中医问题上,恰恰符合这点

    我不是想做反潮流的人,在生活中,我更愿意做沉默的大多数

    但我从中医药中受了大益,我有义务,将我了解的事实以及我的思考说出来

    在我的实践中,最简单的治疗感冒的实践中,我发现,中药里,就没有一种神药可以治疗所有类型的感冒,但所有类型的感冒,都有对应的很好的中医疗法能快速治愈

    西医的我不懂,我就说中医里应对的思路

    寒证的 有其虚寒证的感冒,这个患者也可以处于发烧的状态,你给他喝点姜红糖水 睡一觉就好了!

    上次有个朋友的孩子发烧,联系我说,给孩子喝了姜红糖水,但发烧一点不减轻,我仔细询问,是头一天时孩子吃了多半个生日蛋糕,然后夜里就开始发烧了,我判断是积食引起的,让他熬焦三仙的水给孩子喝,孩子喝了以后,很快就退烧了

    有一次,我媳妇有心慌的感觉,伴有低烧,我判断她是气阴不足引起的,让她喝了两只生脉饮,十几分钟后,不适感消失,也不低烧了

    还有一次,我媳妇回老家时染上感冒,回来后已经很严重  高烧 黄鼻涕 黄痰,典型实热证型,我给她用90克生石膏配合粳米熬汤给她喝,半夜时她突然坐起来,跟我说 好了!这时是大好,彻底痊愈,用了3天,期间她照常上班!

    还有一些发烧的例子,我就不一一细举了,比如,用乌梅白糖汤熬水给患者喝 治疗出汗多 津液不足 造成的发烧!  用 90克熟地为主药的引火汤 治疗 肾精不足引起的发烧及颜面丹毒,都是在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内起大效!




     




  • diewisch 历史唯物观察者
    早就在那个帖子里和那些所谓的中医粉论过了。极端思想并不只在宗教里存在,观网里不能只有不理性的声音。
  • 不懂中医,是研究不好中医的。或者说需要中医医术很好的人才适合做中医科研,最起码是领头人的。双盲只是逻辑上觉得合理,现实是有差距的。实验室跟临床差别很大。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