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襄阳城为他点亮

  • 再说一句,论人论迹不论心。
    五十年代的中共并不在意查良镛等人作何想法,他们温和的哭也好,极端的哭也好,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历史的车轮碾过,与他们的个人意志无关。
    在‘良善地主论’早已破产的今天,我理解你爱屋及乌的心态,但是我不得不提醒你,情感用事,晕轮效应,非黑即白的看待历史人物是一种很危险的倾向

回复1

  • 非黑即白看待历史的恰恰是你好吧!提出“良善地主论”破产,恰恰是你这种非黑即白论调的最好佐证。金庸的命运浮沉与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希望你不要生拉硬拽给自己找论据...地主良善与否,都已走进了历史,倒是地主阶级出身的金庸,能泰然面对命运带给自己的不幸,能客观对待历史规律,不怨天不由人。换成你,能做到么?

    对待一位逝者,要保留一点最起码得尊重,而不是阴阳怪气的调侃...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