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的“三国杀”

  • 武帝是不是喜怒无常历史上多有记载,不是你一个人否定就能否定掉的。讲法律就讲出来一个仅仅是不满其财政政策仗义执言,找不出证据就妄以其曾“微反唇”的财政大臣颜异定一个腹诽罪处死,开了历史先河。
    至于司马迁说没钱,汉武帝时期的粮价大约是每石(约相等于现代的41公斤)10钱,50万钱是什么概念心里没点数么?如果不是贪官之类,像司马迁这种几代都是当清水衙门的太史令的官员,可能掏得起的么?

回复2

  •  附文: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武帝三十》
    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有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迁之书,为背公死党之言,而恶足信哉?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关羽之复归于昭烈,幸也;假令白马之战,不敌颜良而死,则终为反面事雠之匹夫,而又奚辞焉?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道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王夫之对司马迁和李陵的厌恶溢于言表。
  • 我就纳闷了。司马迁怎么就是仗义执言了?李陵入仕是司马迁举荐。汉«九章律。具法»规定,一个官员犯法,那么举荐他的人也有罪。李陵弃军,犯法。那么李陵的举荐人司马迁同样有罪。司马迁替李陵辩护,就是替自己辩护。«汉九章律。贼律»规定,弃军本人要斩(腰斩)。父,母,妻,子以及同产弃市。
    李陵的罪名是"弃军",司马迁被伐是"做举李陵"在李陵事件中汉武帝有什么不对的吗?有如何决定违背汉律的没?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