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的“三国杀”

  •  附文: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武帝三十》
    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有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迁之书,为背公死党之言,而恶足信哉?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关羽之复归于昭烈,幸也;假令白马之战,不敌颜良而死,则终为反面事雠之匹夫,而又奚辞焉?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道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王夫之对司马迁和李陵的厌恶溢于言表。

回复1

  • 李陵事件中的李陵也好,司马迁也好,从古至今都是有很大争议,包括从汉武帝到汉宣帝几次想接李陵回来,司马迁甚至受刑之后还能不久就再次在位列汉武帝最亲近的,职位在丞相之上的中书令,也说明甚至包括汉朝上至皇帝本人在内在事后冷静下来也对当时的做法有不同意见,有很大争议本身就说明事情不是非黑即白这么简单。
    王夫之说的就是真理?想找几篇这种单方面的文章容易的很。姑且不说司马迁并不是替李陵翻案,包括事后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明确指出李陵投降的事儿是耻辱。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司马迁并不是主动替李陵洗白,而是汉武帝见满朝文武都在指责李陵,唯独司马迁不吭声,追问之下司马迁才说了那番话,司马迁和李陵两人之间并无深交,他只是提醒汉武帝李陵是人才,兵败也有其他原因,而且李陵有可能是诈降,打个比方,你听说你的儿子在外面杀了人了肯定很着急上火,即使这个事儿事后不幸被证明属实,但当时有人在事情还没有明确之前为了让你宽心,说那只是传言而已,你的小孩平时表现一贯不错,也许事情有什么隐情呢,你听了之后也会对这个人暴跳如雷么?你也觉得说这些话的人罪该万死么?仔细再去读一下司马迁当时说的那些话,哪句超出这个范围了?至于事后的发展,即使不考虑汉武帝因为再次轻信谣言夷了李陵全族,难道你今天说的所有话都永远需要负责么?就因为你曾经在某坏人坏事还没有干之前曾说过他一句好话,所以你也罪该万死?你敢拿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么?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