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的“三国杀”

  • 我就纳闷了。司马迁怎么就是仗义执言了?李陵入仕是司马迁举荐。汉«九章律。具法»规定,一个官员犯法,那么举荐他的人也有罪。李陵弃军,犯法。那么李陵的举荐人司马迁同样有罪。司马迁替李陵辩护,就是替自己辩护。«汉九章律。贼律»规定,弃军本人要斩(腰斩)。父,母,妻,子以及同产弃市。
    李陵的罪名是"弃军",司马迁被伐是"做举李陵"在李陵事件中汉武帝有什么不对的吗?有如何决定违背汉律的没?

回复1

  • 真不知阁下从哪儿得来的信息李陵入仕是靠司马迁举荐,李陵本身就是几代将门之后,有世袭的爵位,又跟司马迁同龄,还需要司马迁举荐?《报任安书》看过么?李陵和司马迁根本就没有私交,虽同事多年,甚至都没有在一起喝过酒。
    李陵事件中的李陵也好,司马迁也好,从古至今都是有很大争议,包括从汉武帝到汉宣帝几次想接李陵回来,司马迁甚至受刑之后还能不久就再次在位列汉武帝最亲近的,职位在丞相之上的中书令,也说明甚至包括汉朝上至皇帝本人在内在事后冷静下来也对当时的做法有不同意见,有很大争议本身就说明事情不是非黑即白这么简单。
    姑且不说司马迁并不是替李陵翻案,包括事后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明确指出李陵投降的事儿是耻辱。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司马迁并不是主动替李陵洗白,而是汉武帝见满朝文武都在指责李陵,唯独司马迁不吭声,追问之下司马迁才说了那番话,司马迁和李陵两人之间并无深交,他只是提醒汉武帝李陵是人才,兵败也有其他原因,而且李陵有可能是诈降,打个比方,你听说你的儿子在外面杀了人了肯定很着急上火,即使这个事儿事后不幸被证明属实,但当时有人在事情还没有明确之前为了让你宽心,说那只是传言而已,你的小孩平时表现一贯不错,也许事情有什么隐情呢,你听了之后也会对这个人暴跳如雷么?你也觉得说这些话的人罪该万死么?仔细再去读一下司马迁当时说的那些话,哪句超出这个范围了?至于事后的发展,即使不考虑汉武帝因为再次轻信谣言夷了李陵全族,难道你今天说的所有话都永远需要负责么?就因为你曾经在某坏人坏事还没有干之前曾说过他一句好话,所以你也罪该万死?你敢拿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么?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