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印度没法工业化,因为印度没有毛泽东

  • 看你这么为儒教张目,你解答几个问题。看看你能自圆其说不:
    第一、既然太祖传的是儒教衣钵,既然你觉得儒教文脉这么不可废弃,何以后来太祖要砸烂孔家店?
    第二、既然儒教这么鼎传深厚,几乎无所不能,为什么华夏大地历史上,有那么多朝代,儒教成了摆设?这么伟大的国教,怎么就好意思让他教诲的皇帝把国玺给玩丢了?
    第三、儒教既然这么伟大,何以民国之后,用了马克思的理论,才拯救了这片国土之上水火之中的国人?儒教干嘛去了?

回复1

  • 长城卫士 俗人
    对于像太祖那样的五百年一遇的雄才伟略的人来说,继承之后就是发展,太祖不打孔,不砸烂孔家店,适应并服务于农业文明的封建礼教伦理体系思维就会一直束缚太祖身后的中国,形成对大工业化深入发展的文化层面的软束缚。鼓励底层民众敢于挑战一切权威和打破传统知识分子对舆论的垄断权上,放在现在不正是给处于社会最基层的亿万民众解放思想,实现真正的人格自信,最大程度的激发工业社会的基本单位——个人吗?太祖说——真正推动历史的是人民,这话可不是政治套路,而是具有深远含义的一句论断。或许我们和我们父辈那一代人都太肤浅了,对WG的解读太肤浅,或许要到100年后再回头看中国如何从几千年的农业社会的进化到工业社会文明,会对WG有完全不同的解读。

    太祖实现这一切的这个工具或者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不要搞错了,马克思理论是太祖认识工业文明的路径以及对工业文明未来的论断指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本质上是天下所有苍生都能均富和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财富不被权贵垄断(或者资本,民国代表的那个样子),这和儒家的天下大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社会理念是本质上的高度吻合。太祖要打烂的不是核心,而是农业文明浸淫中生长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最大程度的解放人民群众的天性和平等人格权。

    AI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全面深入发展,将会埋葬资本主义赖以实现循环的“雇佣-消费-资本-雇佣”的核心循环,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生产力永远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底层关键要素。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