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蚂蚁金服的盈利模式及其风险

    最近呢,马云的上海讲演炮轰监管,以及后来的蚂蚁金服高管被约谈,最后发展到蚂蚁金服暂停沪港两地上市,这个事情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比美国大选更抓眼球,为什么会引起轩然大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先从蚂蚁金服的盈利模式来看下。传统银行的盈利模式,是存贷款利差,储户向银行存钱,银行按照某种利率向存户支付利息,银行再拿储户的本金去放贷,放贷的利率要高于向储户支付的利率,然后为了保证储户的本金和利息的支取,要设定存款准备金,为了控制放贷的风险还要有坏帐准备金,同时银行还要有自有资金保障经营的风险可控和可持续。

    下面来看下蚂蚁金服的盈利模式,不管是花呗还是借呗怎么包装,蚂蚁金服的盈利模式还是靠利差,但蚂蚁金服没有吸储业务,那他哪来的资金来放贷呢?这里就到关键点了,靠高杠杆,按照重庆前市长黄歧帆所讲,蚂蚁金服(原阿里小贷)先拿自有的资金30亿,加了两倍的杠杆后,也就是90亿发放消费贷和小微贷,然后拿到这90亿的债权后,有两种选择,一种可以把债权做为抵押向银行贷款,然后拿着这些贷款再放贷,如果能拿到90亿,那么这个操作就可以无限循环下去,但银行要控制风险不可能全额贷出90亿,一般是按70%的比例发放贷款,这样循环几次,也就结束了,规模不可能无限放大,风险还是可控制的。而蚂蚁金服采用的是另一种方法,是把这90亿的债权进行资产证券化,包装后向市场出售金融理财产品,蚂蚁金服的放贷利率年化后一般在18%以上,虽然时间短金额小,但频率高,流动快,受众广。而这种债权的资产证券化是采取三层嵌套的模式,第一层70%利率6.1%,第二层25%利率7.5%,第三层5%,是第一层和第二层让度的综合利率,也就是18%-6.1%=11.9%*70%加上18%-7.5=10.5%*25%再加上18%*5%,最后得出11.855%,同时这三层按利率的高低互相担保承担风险,风险最高的为第二层担保,风险次高的为第一层担保,通俗的说就是先亏第三层,再亏第二层,最后亏第一层,而风险最高的没有任何担保,因此这些债权资产证券化后的理财产品推出后,社会公众购买的主要是第一种和第二种规模大(占比95%),风险低;而规模小(占比5%)主要由阿里内部的各分公司利用理财产品的融资交叉购买,这种模式看着很合理,风险也相对可控,但这里埋了个大雷,风险是传导的,又由于不断加杠杆,最后翻了40多倍达到了3000多亿的规模,综合杠杆达到了100余倍,而这里没有任何担保的虽然只有5%但3000多亿也达到了150亿的规模,而蚂蚁金服(重庆)整个的自有资本才是30亿,其他的全是公众和银行的资金。

    所以国家看到了这里隐含的巨大风险,要求蚂蚁金服必须提高自有资本金的规模。所以才有了马云在上海的炮轰监管,他的演讲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很有针对性,一个就是针对银行,要求用信用模式代替抵押模式,没有任何抵押了(包括债权抵押)就可以无限的从银行贷款,然后利用蚂蚁金服放贷,赚取超额利润了,另一个就是针对巴塞尔协议的8%的资本充足率规定,3000亿的8%就要240亿,而蚂蚁金服(重庆)自有资本才30亿,而蚂蚁金服的招股说明书里的贷款余额是2.1万亿,其中20%4000多亿是小微贷款,而80%1.7万亿都是消费贷。

    一边打着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旗帜,一边行高利贷的行为,同时还不想被监管,而一旦发生风险,按蚂蚁金服的模式,风险传导起来最后是整个国家,公众来承担巨大的损失!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