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大清帝国的衰落——假如历史是这样的

500

 

         今天,我们进行大胆的假设。

主要有两个命题:一、戊戌变法成功;二、明治维新民权运动胜利。

一、戊戌变法成功

戊戌变法的核心是建立君主立宪制,以光绪皇帝为核心的清政府领导核心,退居二线,成为理论上最高统治者。慈禧住进颐和园,颐养千年。

此时的满清政府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康有为、梁启超等改革先锋进入政体核心。组建内阁、议会。当自由民权运动逐渐成气候的时候,上下议院制度应该顺利建立。

既然光绪皇帝成为名义上的最高权威,无可厚非。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分析第一届内阁成员。

康有为、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主要倡导者,肯定是要入选领导核心的。

李鸿章、左宗棠、曾国潘、张之洞能否进入内阁?此四人并称“晚晴中兴四大名臣”。

李鸿章,作为甲午战争的最大“背锅侠”,遭到罢黜降职,此时的他,或许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壶清茶品千秋更适合他。毕竟满清政府对外宣传,李鸿章就是签下卖国求荣条约的罪魁祸首,这样的“国贼”又如何能进得了领导核心呢?

左宗棠、曾国潘,还没等到戊戌变法,就已经驾鹤西游了,他用实际行动,已经向慈禧太后、同治皇帝说“拜拜”了,“满清这个烂摊子,老夫不管了!你们自己玩去吧!”

“晚晴中兴四大名臣”的希望就完全寄托在张之洞身上了。

张之洞作为晚晴重臣功不可没,而且熟谙官场政治,一旦进入内阁,就很容易得到拥护和支持。但因与康有为政见不同,很可能就要遭受到康梁一派的联合打击。说不定干不完一届,就会主动递交辞呈。

慈禧天后虽然搬到了颐和园,表面上是颐养千年,但是按照她的个性,又怎么肯把就此罢手呢?怎么舍得手中的皇权,就此落入旁人之手。因此,她肯定会暗地里安插人,直接进入内阁。

此时的光绪皇帝虽然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是依然还得照顾到老佛爷的面子,虽然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是组阁是大趋势,你总不能事事都如个人所愿吧!所以此时的光绪皇帝最大的可能就是选择妥协,勉强同意荣禄、刚毅进入内阁。

恭亲王奕䜣不用说,靠着皇室的身份,进入内阁顺理成章。

此时的内阁已经有六人入选,那么翁同龢这位帝师能否有望入选呢?毕竟光绪帝也是看得清楚形势的,目前六人中,仅有康梁二人是铁杆跟着自己干的,荣禄、王光昭明摆着是慈禧安插进来的眼线,而张之洞、奕䜣两人态度摇摆,既有支持改革的一面,又和慈禧有扯不清的联系,属于中间派。

这样的内阁,对于光绪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光绪在首届组阁过程中,很有可能重启帝师翁同龢,作为政治斗争经验丰富的老将,在关键时刻肯定能支持自己一把。

到此时为止,满清第一届宪政内阁至此组成:康有为、梁启超、奕䜣、荣禄、刚毅、翁同龢、张之洞。

此时,民间知识分子优秀代表人物严复,肯定会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自由民权运动。作为吸收西方民主思想的先进代表,严复通过报纸、书刊等喉舌,号召全国人民为争取自由民主而努力。在严复以及众多仁人志士的号召下,以上海、广州等地首先掀起自由民权运动,由此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大城市,直至发展到乡村。人们逐渐对自由民主有新的认识,全国上下一片“打破旧封建体制、建立民选政权”的呼声。

内阁七位大臣必定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自由民权运动中,被搞的焦头烂额。是继续彻底的政府机构改革,建立民选政权?还是固守由表及里的君主立宪制改革,小步前行,避免步子迈的太大扯着蛋?两种论调逐渐成为内阁以及议会争论的焦点。

康梁一派主张快刀斩乱麻,迅速实现君主立宪制,大破大立,恨不得明天就把各项制度建立起来。

而荣禄、刚毅一派则坚持维护皇权、贵族特权,不能触及贵族群体的既得利益。

奕䜣、翁同龢、张之洞作为老江湖,看的甚是明白,主张先改制度,但是切勿动其根基,一步步慢慢来。

很显然,奕䜣等人的方案是可以勉强通过内阁会议的,也能在议会中站住脚的。

但是到光绪和慈禧哪里就不好说了,光绪认为奕䜣这帮老滑头只会和稀泥,荣禄、刚毅这两个老顽固早该杀之而后快,康梁这样的有志之士暂且只能委屈一下了。

慈禧则恰恰相反,奈何已经公开宣布颐养千年了,此时就跳出来干政,显然很不合时宜。既然大清的根基未受到严重影响,暂且就让这些年轻人折腾去吧!说不定,在这些年轻人的折腾之下,大清还能迎来一次复兴。想到这里,慈禧看着窗外的雪景,竟然会心的笑了!

这又是值得举过欢庆的时刻,宪法被制定,民众权利被释放,象征奴才的辫子被剪掉,长时间跪着的膝盖突然间直了起来,感觉走路都不太顺溜。

西式军队被建立,旧的官僚体制被推翻,全新的等级制部队被重新定义,司法被引入军队,参军成了报效国家的事情,并不是简单的服兵役,或者是养家糊口。

西式教育被全面推开,全面学习西方文化,科举制度被彻底废除,八股文不在作为选拔官员的终点,四书五经占考核内容的比例大幅降低,大批留学生被送到日本学习,同时又有大批留学生归国,进入各行各业。

由于留学生对日式教育的感受最深,对日本社会发展认识也更为深刻,一种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他们开始在各行各业,倾尽毕生所学,穷奇追索,渴望通过自身不懈努力改变满清统治下的中国落后面貌。

伴随着经济的复苏,一种新的意识诞生,那就是民众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和更广泛民主权利的渴望。

这两样都是满清政府最深的痛,满清政府无不时刻想要和列强对话,修改不平等条约,力求独立自主。而对民众更广泛民主权利的要求,则采取打马虎眼的惯用伎俩。

民主要求独立,要求民主,无疑不是把内阁放在火上炙烤。康梁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以其并不深厚的政治斗争经验,根本无法承载民众的热切盼望,就像是被打了鸡血,在内阁与议会之间上蹿下跳。

荣禄、刚毅眼看着民众的欲望就像是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欲壑难填,私底下和慈禧商量对策。奕䜣、张之洞、翁同龢这三个老江湖,再一次充当和事老,在两派之间调和。

调和的结果就是相互妥协,内阁派出代表和列强谈判,民选体制作出调整,知识分子进入议会,部分年事已高的老政府官员退出议会。

康梁义不容辞担起了谈判的大任,这既是康梁主动意愿,也是这三位老江湖的意识,毕竟这三个老狐狸对形势的判断并不乐观。这两位年轻人想冲,那就去冲一下吧!至少可以挫挫两个人的锐气。

不出所料谈判失败,被列强好好的羞辱了一番。康梁觉得颜面扫地,光绪也觉得不好看,一时间在内阁中失势。三位老江湖主掌了议会大权,开始了实施温和政策。

康梁谈判失败,议会可以接受,但是民众觉得不能接受,严复等一大批知识分子跳出来呐喊,认为内阁太软弱,要求重新组阁,让有能力的人士进入,矛头直指康梁。此时的康梁感到非常大的信任危机,思考良久,决定甩锅给荣禄和刚毅,认为是保守派不作为,肯定是收受了列强的贿赂,从中作梗,最终导致谈判失败。

进入议会的知识分子,很快搜集整理出荣禄、刚毅等人的黑历史,大肆攻击保守派。一时间维新派和保守派,相互攻击,内阁的存亡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民众声讨“卖国贼”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争取独立自主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既然不能一下子扳倒荣禄、刚毅等保守派,那就攻击洋人的大使馆、商业、教堂,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暴力运动燃起,全国迅速蔓延。列强在这种形势下,一下子把军舰开进了内海、内河,大炮架起来,直指各级政府。双方剑拔弩张,随时都有开战的可能。

康梁一看民意导向又一次站在了自己的一边,不惜站出来高声呐喊助威。此时奕䜣等人已经坐不住了,眼看着这两个被激情冲昏头脑的家伙,随时就要把这刚刚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就要葬送,开始向荣禄、刚毅寻求帮助,出手平息民间暴乱,缓和和列强之间的矛盾。

荣禄等人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启了一场气势恢宏的镇压活动,全国性的暴动行为被镇压,与列强之间的气氛稍微缓和。但是知识分子的狂热,并未因此而消散,而是转嫁到保守派身上。针对保守派分子的暗杀行为,开始蔓延,他们背后的支持者,竟然就是康梁。因为康梁始终认为,保守派是新政府前进的绊脚石。只要把这块绊脚石粉碎掉,那么新政府就能带领国家迅速走上强国之路。

荣禄、刚毅等人在暗杀成风的恐怖气氛下,不得不向慈禧求救,因为某些坊间传闻,慈禧才是真正的保守派核心人物。此时的光绪完全无法掌控时局,面对康梁这两位狂热分子,一时不知所措。奕䜣等三位老江湖,也无法继续维持,名存实亡的内阁。转而把精力投在对各级政府的掌控上,渴望通过一己之力,控制大局,不因两派的斗争而破坏新政府的稳固。

当民众开始把颐和园围的水泄不通,“打倒人民公敌——慈禧”的横幅被挂到颐和园大门口上时,慈禧再也忍不住了。慈禧密令荣禄、刚毅,对康梁等人先下手为强。

康梁逃之夭夭,六君子以叛国罪未经审判,就斩杀于菜市口。翁同龢、张之洞一看大势已去,向光绪递交辞呈。奕䜣看在老佛爷的面子上,考虑继续留在内阁,主持重新组建内阁。新的内阁俨然成为,以慈禧意志为意志的传话筒。

宪政继续推行,但是似乎已经变了味。渐渐的民众发现积极倡导改革的知识分子,要么以“卖国罪”、“谣言罪”被投进监狱,要么被排挤到没有丝毫的话语权。政府的对外宣传的口径被统一,报馆成为政府的喉舌。

教育内容被修改,忠君思想被重新提上课堂。刚刚起步的西式教育,至此便画上了句号。

渐渐的,那些曾经退出政府的官员,又重新被任用,民选变成了政府任用,民众的权利被无情剥夺。

此时此刻,一大批有志之士,已经深刻认识到,君主立宪制政府已经名存实亡,要想建立真正的民主政府,唯有革命才可以。从此,一股力量在暗地里涌动。

二、明治维新民权运动胜利

一场德育大论战中,维新派获胜。主张和平崛起的思潮成为日本社会主流思潮。代表军国主义思潮的伊藤博文等人,被迫退出内阁。

新的内阁深刻认识到,日本独特的地缘政治优势,如果加强海防力量建设,就能保证西方列强不能侵占日本本土,除常备力量的陆军作为本土作战力量外,完全没有必要无限制的扩充军备。把有限的资金,更多的投入到教育和经济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教育体系获得极大的支持,日本的文化产业得到极大的丰富,为明治政府培养出了一批有一批具有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这些人才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成为推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

在资金投入的刺激下,民营企业得到极大的发展,国家除军工企业外,其他产业都由民间自由发展。一时间资本家如雨后春笋般在日本广泛出现,由于资本家的嗅觉是最为明锐的,他们嗅到了海外贸易的巨额利润。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资源有限的日本,根本无法支撑他们日渐膨胀的工商业体系。于是,更多的资本家把目光开始投向中国。

发展工业需要充足的煤矿、铁矿、铜矿、蚕丝、棉花等物资,而这些物资,在中国却非常丰富。于是乎,一条中日之间的海上贸易线便建立起来了。

满清宪政政府正在大力发展工商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此时正好日本主动上门购买丰富的资源,双方一拍即合。于是乎,一场国际贸易便做成了。

日本买回去煤矿、铁矿、铜矿,以及大量蚕丝、棉花,制造出新式舰船、枪炮、布料,反过来又卖给中国,甚至是远销到西欧各国,赚取了大量的资金,得以开始新的生产研发。

日本的近代科技,就是在这一场贸易中,得到不断提升。加之,此时的中国,正孕育着一场大革命。革命党对武器的需求,更是为日本提供了军工更大的市场。这样一来,日本政府也是赚的盆满钵满的。

同时,由于日本的纺织技术不断提升,渐渐就赶超了欧美,而且针织技艺又承袭了中国的技术,一下子日本的布料、丝绸、针织物品风靡欧美各国。渐渐日本在轻工产品上,也赚到了足够多的资金。

由于日本医疗技术的发展,人口猛增,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让日本政府开始头疼。此时,忽然有一种声音传来,“我们要扩张,占领更多的土地,种更多的水稻,养活更多的人”,但是很快被否决了,因为这种思想根本不符合和平崛起的基本国策。

日本社会展开了一场生存大讨论,如何解决日渐增长人口问题,让日本人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在新兴的知识分子群体和冒险家脑袋里,突然出现这样一种思想,“让我们走出去”,对!就是这样。既然现有的领土不能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那就让我们的人口走出。主动走出去,到其他国家去,种地、经商、开办工厂,参与劳动,吃其它国家的粮食。

于是乎,日本迎来历史上,第一次大范围的人口输出。从近在咫尺的琉球,到朝鲜半岛、中国、新加坡、东南亚各国、美国、西欧,甚至到西伯利亚,都出现了日本人的身影。这些日本人的到来,给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带来资金,开办工厂,开垦农田,置办产业,既带动了地方产业的发展,又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而且通过日本资本家的投资,获取了高额的资金回报,日本政府成功赚取了大量的资金,日本的国际形象也得到了稳步提升,俨然以一个经济强国的身份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

明治政府开始以强国的姿态,和美、英、法、俄谈条件,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此时的列强,已经发现不再具备任何优势,不得已废除各种不平等条约,主动向日本政府合作,寻求经济上的合作。

由于日本的长期稳定和充足的资金,得以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教育和科研行业的发展。促使日本的科技水平得到飞速提升,日本的军工水平,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此时的日本,虽然不叫嚣着称霸,但是以其先进的军备水平,足以称之为东方强国。

由于军工是日本政府唯一控制的产业,其他产业均为民营。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日本出现了诸多大型财阀。财阀为了使政策向着各自有利的方向发展,投入大量的资金贿赂政府官员,引导民选向着有利自己的一方发展,内阁逐渐被财阀控制。

各大财阀无论在本国,还是在海外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利益。尤其是石油逐渐成为重要的资源后,各大财阀更是像饥渴的吸血鬼,不惜动用政府,将魔抓伸向有充足石油的中国、中东地区。为了以更为低廉的价格抢占到更多的石油,他们开始支持当地势力与政府之间开战,通过扶持利于自己的政府,攫取高额利润。当欧美列强也意识到石油这种战略资源的重要性后,也开始疯狂的抢夺。此时的财阀看到,单纯的资金支持已经不行了,最彻底的就是把这些地方全部征服,占为己有,才能不被别人抢占。

因此,一场疯狂的扩军备战政策被制定,原本崇尚和平崛起的日本民众被绑在资本这架疯狂战车上,为了财阀的利益去征战。此时,伊藤博文这一批,具有严重军国主义思想的人,重新被推进了内阁,成为财阀的代理人。

首先被选定的是琉球,这也是最容易被拿下的,因为前期日本移民的渗透,拿下琉球轻而易举。其次选择落后的朝鲜半岛,但是拿下朝鲜半岛,却让日本人感到异常失望,因为这个半岛,跟日本一样,资源奇缺。

于是,他们把矛头指向了中国东北。

三、一些反思

无论是中国和日本,走上革命道路和对外扩张道路,都有其各自的历史必然性。

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上主要国家封建制度破灭集中在那一百年之内,中国既然作为世界的一份子,想要独善其身是不可能。不管满清政府做多少努力,改变不了封建统治的本性,其结果必然是被轰轰烈烈的革命推翻。

只是中国在那个时候,觉醒的太晚,满清政府渴望通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图谋中兴,只不过是给颤巍巍的封建制度打了一针强心剂,根本上改变不了封建体制覆灭的结果。但是却迟滞了,已经推迟了社会制度改革。最终被世界主要国家远远抛在后面。

日本政府从封建体制,较为平稳的过渡到宪政体制。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特点,得以拥有近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但是日本政府错误的选择了学习对象,导致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其实,即使日本不选择走军国主义道路,他也会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前面在假设中已经说到了,日本的经济构成问题。

日本国有经济占比太小,民营经济占比太大。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出现很多财阀。财阀的不断发展,在民主自由运动的推动下,财阀必然会渗透入政府,进而控制政府。

当今社会,诸多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如此,财阀控制政府。

在当时的世界环境下,各国发展严重不均衡。西方列强通过野蛮手段,掠夺资源。所以即使在民主的日本政府统治之下,财阀也会推动政府,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当今世界,主要大国发展相对平衡,那种靠侵略掠夺资源的形式,已经发生彻底转变。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暗地里资助某些不合法政权,搞一些代理人战争,伺机攫取巨大利益。现在来看,只是战争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本质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总的来看,被资本绑架的政府是疯狂的!所以说,那些倡导走“取消国有经济,经济完全自由化”路线的人,你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了。

小心,下一个被经济寡头送上战场的,就是你!

只要有利可图,资本家是不在乎任何人伦道德的!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惊鸿一瞥c    个人微信:692656213(无忧小书匠)

用独特视角解读历史,知史而明荣辱;用生活字解读文学巨著,感悟冷暖人间;用文学点缀生活,做一个文字的“搬运工”!

希望前行的路上,有你相伴!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