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婚姻与父系、母系社会

住所和婚姻(洞穴或茅屋村落,走婚或嫁娶)、打猎和战争(弓箭)。

①早期猿人学会用火,雨季在洞穴保存火种,百万年积累,表现为穴居。穴居时代与周边族群保持交往,发现与周边族群生的后代比较健康,形成族外群婚和走婚。男人成年都出去,带不走的财产都归母,形成母系社会。近现代山区母系社会同理。关键在于生产力和交通比较落后。

②早期智人学会燧石取火,活动范围得以扩大,人口增长,表现为摆脱穴居(北京人消失,金牛山人出现)。周边族群之间矛盾增加,打猎和战争(抢劫)效应凸显,掳掠所得部分归公,形成父系社会。《豳风·七月》言私其豵zōng ,献豣jiān于公。

考古发现三万年的石箭镞(弓箭)、骨刻横划(数目)、骨针(皮衣皮甲),万年陶器农业,七千年的奴隶陪葬。证明平原地区的母系社会其实早就没了。而在穴居以前,参考狮子、猩猩和猴群,其实也是没有母系社会的。

……

姓氏与时空范围的关系:

①姓氏在渔猎游牧社会时代毫无意义,在农业社会意义重大,可合法继承私有财产,稳定产权。(上限万年)

②姓氏在小范围的使用意义较小,在大范围的使用意义较大。小国寡民没姓氏,大国人口超千万,姓氏形成。(上限三千年)

③姓氏在平时(短时间跨度内)的使用意义较小,在史册上(长期)的意义重大。表现为中国姓氏和历史的民族互相辉映。而缺乏历史记录的国家一般都不重视姓氏,甚至没有姓氏。(上限二千多年)

综上所述,姓氏的形成可以细分为几个阶段:

①原始阶段:族外群婚和走婚时代。形成模糊概念。(万年前)

②图画纹章阶段:陶器农业时代。形成具体标记。但只是区分地域部落族群之类,概念还比较混乱,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姓氏。(三千五百年前,先商时代)

③文字阶段:殷商甲骨文。贵族使用,大多数平民仍然没有姓氏。姓氏概念可能已形成,但只是少数人的玩意,随时可能消失。

④史实阶段:周。载入史册,正式奠定姓氏。

众所周知,周不修殷商史,秦不修周楚齐晋史。不仅不修,甚至还要灭国必灭其史。

在于得国之道与西汉不同,其心态可视为不修外国历史,在分封制下诸侯各自祭祀其祖宗,殷商史自有宋国去修,周楚齐燕韩赵魏也自有其遗民。

春秋战国诸侯兼并灭国同时灭史皆是惯例,秦灭六国之后只不过是没有特立独行。而西汉则是经过农民起义建立,西汉初甚至一度困扰于是继承自周还是继承自秦,由此修史也就有了更超然的心态。

西汉初抢救性笔录了尚书、春秋公羊传,之后又编纂了史记、战国策,汉末又编纂了汉书,从而形成了历史的民族,人们开始以载入史册为荣。开始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

小剧场:

①原始阶段:这位是山顶洞的、那几个是仙人洞、黄龙洞、黑风洞、八宝洞、盘丝洞的。

②图画纹章阶段:聘礼,储粮大罐子一对,尖底酿酒罐一对。

③文字阶段:我,商王子央,打钱。

④史实阶段:《史记项羽本纪》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春秋战国时代男子称氏不称姓。氏可以频繁变化,而姓不可变。

姬姜妫嬴姒姚姞妘,这些姓虽然是女字旁,但也不过是同姓不婚,与母系社会没关系。

秦废除分封制,汉朝初期分封,后来也差不多废除,结果氏和姓就没区别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