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卷”?
“内卷”就是利润不能从科技创新中来,“资方”被迫转而向人的体力、休息时间和家庭生活要利润,抢占劳动力再生产价值的社会现象。市场竞争中,科技竞争、创新竞争的比例下降,体力竞争的比例上升。
其结果就是,劳动效率未提高,而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养育子女和相当一部分服务业,大受打击。这让整个消费形势下滑,消费降级,价格敏感者增多,人口形势也恶化,经济生态和发展形势步入深渊。
导致“内卷”现象的原因除了“科技创新放缓”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市场经济私有加竞争的特征”。
科技不进步,也未退步。利润虽然消失,但是财富总量不应该下降。这只是从“增量阶段”进入“存量阶段”而已。生活原本可以保持原有水平。社会总财富也可以维持“存量财富”。
但是,就因为市场经济是“私有加竞争”的,所以没有利润,甚至利润增长速度变慢,就会让“资方”焦虑。在他们看来,竞争对手的增速都不可以比自己快。这就是竞争压迫的结果。
在这种压力下,企业如果不能依靠科技创新盈利,就必然要向人的劳动强度、休息时间和家庭生活要利润。这就导致劳保条件变差,工作时长增加(加班增多),婚恋、生育和照顾家庭的时间被压缩,直至萎靡,让大量的年轻人从焦虑,无望变成失望,“躺平”,最后不满情绪激增,开始怨恨,反抗,使性格和行为变得乖戾。这让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极端的社会事件比过去多发,如诈骗、自杀、“零元购”、寻衅滋事、故意破坏等。
换言之就是,在没有利润的时期追求有利润的分配。当资方千方百计寻求财富增加时,就导致劳动者的财富减少。这要么表现为劳动者被“减薪裁员”,要么体现在用加班时间抢占休息时间和家庭生活时间。即劳动力再生产的价值被资方无偿分割,以劳动者和劳动生产被损害为代价,形成“资方”在存量阶段(没有利润的阶段)里的利润。这就是资方和劳动者的“零和博弈”过程,也是个人与集体,理性和非理性的“零和博弈”过程。
其结果并没有提高劳动效率,而只是把“社会性收益(劳动力再生产价值)”变成了“企业收益(资方收益)”。
企业利润在短暂提高后,会因为整个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恶化而遭到更大的损失。即“劳动力再生产”被破坏后,生产也被破坏,经济也被损害。不但人口数量下降,结构恶化,劳动者财富和休息时间的减少还带来消费下滑,让市场缩小,使产能过剩,逼迫企业缩减产能,减薪裁员,又导致劳动者财富更少,消费更少,市场更小,产能更过剩……形成恶性循环,直奔危机而去。
这就是在失去了科技创新的支撑后,没有了利润的市场经济,在自身“竞争特性”的压迫下,在私有制的非社会性、非整体性思维下,使“资方”为了生存开始不承担社会责任,把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付出不断推卸给劳动者单方面来承担,用加班,用欺负孕期女员工,用高房贷、高教育收费、高医疗收费……不断榨取劳动者的财富,让劳动者在工作之后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使生养子女和赡养老人难以顺利完成,而资本自己的社会责任却减轻,社会性付出减少,最后在财富分配的极端不公中,在没有利润的存量阶段里,强行实现了资方的“利润”。但是,这最终却通过毁掉“劳动力再生产”而使得整个经济和社会走向自我毁灭。
在国际上,由于分工不同,高科技金融资本国家的“内卷”会相对弱一些。制造业国家会比较突出。中日韩都有严重的“内卷”问题。美西方会轻一些。这与美西方在全球经济中主要扮演“资方”角色,而东方和南方主要扮演劳动者角色有关。
当然,随着东方科技水平和制造业水平的崛起,美西方也开始出现内卷现象。高科技公司也开始倡导加班文化,高管率先垂范,把铺盖卷带进办公室。
自毁的趋势——恶化的经济形势、社会局面和国际关系,让不安的情绪增加。资方及其控制的政府不断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搜刮“储蓄财富”,即用“通货膨胀”来加快经济循环,使财富加速向资方转移,同时又用“延迟退休”来把一部分应该由资方承担的社会责任推给劳动者自己。
多劳动,少休息,晚退休,还被“通货膨胀”拿走财富。劳动者和劳动力再生产被严重损害,被竭泽而渔,整个经济坠入深渊,资方在市场经济模式构建的规则中,用害人害己的方法,一步步毁掉了整个社会。企业经营越来越难,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国际冲突越来越危险。
整个人类,几乎全部的经济学家,都没有找到在存量阶段保住存量财富,维持原有生活水平,保持和谐稳定的办法。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形势逐渐恶化,“自毁”的行动加速蔓延,直到听见战鼓如雷声,由远及近,已是黑云压城之势。
可谓让人痛心不已!
参考文章:
《资本主义是怎么毁掉经济的——兼论市场经济的局限性》(2022.04.29)
《当前财经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023.02.22)
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