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放技能被持续辱骂,网游世界里的戾气怎么消除?
法治日报在今天发了一片报道,主要探讨了一下玩家们在玩竞技类游戏时容易“口吐芬芳”的问题。
文章链接:《迟放技能被持续辱骂,群骂言语不堪入目,网游世界里的戾气怎么消除?》
根据报道描述,记者先后采访了几位玩家,他们对游戏内双方玩家因为冲突问题互相谩骂的现象也很是头疼。
比如北京的陈先生在游玩某热门竞技类手游时,就遇到过类似的现象。
陈先生认为,像类似的竞技类游戏讲究团队配合,如果要打得好,玩家之间开麦配合是必须的。玩家有时候开麦骂几下也就只是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发泄下情绪罢了,但有些玩家骂人确实口不择言,骂的特别难听。
北京市民陈先生是一款热门竞技手游的资深玩家,这款游戏需要团队合作,玩家为了保持沟通基本都会开麦克风。“以前‘太菜’被人骂过,现在嫌弃别人‘菜’也骂过人,还和队员一起与敌方阵营群骂过。”
在陈先生看来,有时骂两句只是发泄下情绪,甚至可能是为了缓解下工作上的压力,并非针对特定对象。但有的玩家确实口不择言,骂人时“拖家带口”,还骂起来没完,确实令人生厌。
“在游戏里,骂人的现象实在太多了。”陈先生说,遇到“没素质”的,他会直接骂回去,骂不过的,就屏蔽对方,是队友则直接拉黑。
另一位来自广西桂林的玩家小李则告诉记者,他玩游戏从不开麦,但即使如此,通过聊天频道文字骂人、对骂的玩家也很多,有时候都刷屏了,让人十分心烦。
小李还提到,虽然很多游戏商家为了杜绝这个问题,总是会设置屏蔽字系统。然而这样的措施无济于事,很多玩家为了规避该系统,甚至会用谐音字来进行对骂。
来自广西桂林的玩家小李玩游戏时从来不开麦克风,“但屏幕上通过文字骂人、对骂的也很多,有时候都刷屏了,见了就烦”。
小李告诉记者,他经常玩的一款游戏中,骂人现象十分普遍,游戏中有不同阵营、不同帮派,相互之间经常吵架骂战,有的持续了多年,各方阵营甚至专门吸纳骂战玩家,上线就开骂。骂战时经常使用谐音或其他字代替,以规避游戏平台的文字检测系统。
甚至记者调查还发现,网上甚至还有“骂人攻略”,专门教玩家如何规避屏蔽字词来和对方玩家对骂。
对于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受访的一位律师表示,玩家隐藏在网络里,说脏话、骂人等成本很低,往往不会受到任何负面影响;也是人们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舒缓压力、宣泄情绪的一种出口;同时,也有一些游戏开发者为了增加游戏“黏性”,激发玩家争强好胜、逞凶斗狠的特性而故意为之,或放任这一现象。
“现阶段,对于网游中辱骂他人等问题的处理,往往依赖于游戏开发者、管理者的内部制度,处理方式也通常是技术手段,包括采取禁言、封号、屏蔽关键字等方式。”甄景善说,但如果骂战升级,影响到现实生活,或侵害了现实中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辱骂者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至于要如何净化类似的这种充满负能量的社交环境,有律师建议平台应当继续完善游戏内监督惩罚制度,并尝试从内容上,鼓励玩家们更多的选择团队协作,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还有律师建议,对于这些辱骂他人情节严重的玩家,应当追究他们相关法律责任,让玩家能够认识到,过度辱骂他人是要付出不小的代价的。
在马丽红看来,一方面,网络游戏运营商应该继续完善监督惩罚机制,另一方面,从游戏内容出发,引导玩家在团队游戏中多协作沟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杰律师说,玩家在网游中辱骂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乃至刑法,进而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因此,净化网游环境的关键,在于真正落实法律规定,让违法犯罪者付出代价。同时,游戏平台也需要负起监督责任,完善措施,对破坏网络游戏环境者进行惩戒。
“从游戏平台来说,除了设置关键词进行屏蔽外,对于一些谐音但是指向明确的辱骂性词语,应当提供举报渠道,进行人工审核。”朱杰说,认定为辱骂或网暴行为的,应当进行封号、禁止本人实名再注册等处罚。如果给受害者造成严重伤害的,游戏平台应当担起责任,主动为受害者提供证据、帮助受害者向公安机关报案。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想法,其实我是觉得吧,要不从源头解决,你常识性让大家的生活压力减轻一点会不会好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