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G到5G:通信与信息技术疾风而行
今天是第五十五个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1969年5月17日,世界电信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正式设立。而后2006年11月,随着电信技术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国际电信联盟把世界电信日和世界信息社会日合并为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
2023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WTISD)主题为“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增强最不发达国家的能力”。
为迎接第55个世界电信日,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同在合肥举办2023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据媒体报道,在本次大会上,作为5G领先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举行5G重大成果发布。这或许表明,持续了近4年的中国5G建设将迎来关键节点。
通信和信息技术,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突飞猛进的移动通信技术,从2G到5G,持续赋能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各领域和各方面。
2G
通话自由:令信息传播得以更加便捷地实现。2G实现了人们通信最初的一个愿望,就是随时随地随处地自由通话。人们之间的联系不再限制于固定电话即座机,不再限制于街头可以插磁卡的公用电话亭。这实现了通话自由,而通话自由令人与人的沟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流的流动。因而,在2G的早期,商界人士和企业负责人等是主要用户。
在2G时代,除通话功能外,手机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即短信功能。2008年,中国的短信拜年创出高峰,春节短信量超过170亿,将中国传统人际见面的拜年方式变成了短信拜年,革新了整个社会的交际交往方式。
3G
在2G技术的基础上,从移动通信网升级为移动互联网,实现了基础的数据连接。但真正的移动互联还是要等待4G的到来。
4G
连接自由:4G开端之年,一般认为在2010年前后,及至4G时代,手机从传统的功能机升级为智能手机,实现了移动上网和多媒体的应用。有了足够的带宽,实现了普遍的高速数据连接,手机随时随地地上网,且多媒体业务就顺势发展起来,无论是在线视频通话、还是游戏等,以及基本上网,将人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全媒体时代。而在中国,4G还激发了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短视频内容等,这三大新业态分别在2015年、2016年以及2017年开始爆发。中国在这方面作为人口大国,处于应用领先的地位。在短短几年内,4G和上述它催生的服务,已经全面而深刻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5G
远控自由:2019年6月8日,中国率先宣布5G商用。截至2023年2月底,中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5G移动电话用户达5.92亿。
以低时延、高速率为主要特征的5G,将广泛地应用于行业建设。比如5G交通、5G医疗、5G矿山等。
中国作为应用场景的大国,5G已在多个行业展开应用。比如5G矿山,基于5G的大宽带、低时延特性,将5G网络与矿山生产作业流程深度结合后,可以催生多个智能矿山应用场景,如5G+无人机巡检、5G+无人驾驶、5G+智能采掘、5G+4K高清视频等。工作人员可在煤矿调度集控中心,通过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生产智慧管控平台等实时调控和统一管理煤矿生产,实现各场景的少人、无人运行,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在不断迭代的通信和信息技术改变人类生活和工作时,我们也要看到,诚如今年世界电信与信息社会日主题所突显的,在27亿没有接入互联网的人口中,约有三分之一来自46个最不发达国家。如何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还是人类相当严峻的挑战。
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中国在过去四十多年取得的历史性的惊人进步以及老百姓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实属难能可贵。同时,在通信和信息产业发展上,中国也走出了一批国际领先或业内知名的企业——华为、中兴通讯、烽火通信、新华三、中科曙光、联想、百度、阿里巴巴、腾讯、OPPO、VIVO、小米、紫光展锐等。